当前位置:

《雪峰文化》启动“袁隆平与雪峰山”特刊征稿

来源:雪峰山文化研究会 编辑:石凌炜 2021-06-19 21:57:05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619214549.bmp

参加座谈会的部分作家、学者、诗人(从左向右):张家和、李怀荪、李必湖、谭士珍、彭仲夏,邓宏顺。

怀化是袁隆平院士的第二故乡,是他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在这块土地上,他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他从事执教、科研的原安江农校,是“杂交水稻”发源地。从“杂交水稻”问世至今,雪峰山下的学者、作家、诗人对袁隆平院士满怀敬仰,他们以袁隆平和“杂交水稻”为题材创作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

在缅怀袁隆平院士去世的日子,为编好“袁隆平与雪峰山”专辑,寄托大家对袁隆平院士的无限怀念之情。2021年6月18日,《雪峰文化》编辑部特邀袁隆平院士的学生与主要助手、“杂交水稻”研究专家、怀化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必湖,第一个以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为题材创作报告文学《稻香万里》的作家李怀荪,第一次把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写进中学教科书的作家谭士珍,第一个用长篇纪实创作《国魂——大地之袁隆平》的作家彭仲夏等举行座谈,就办好增刊专门听取意见与建议。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雪峰文化》主编邓宏顺,怀化市作协名誉主席、《雪峰文化》执行主编张家和,怀化市作协副主席、雪峰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柴棚参加座谈会。

附:“袁隆平与雪峰山”征稿启事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他为让天下人不再忍饥挨饿,毕生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与推广,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雪峰山是他从事科研、教学的地方,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在雪峰山下的这块土地上,有他留下的青春年华,有他留下的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足迹。为缅怀他的伟大功勋,继承他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寄托雪峰山儿女的哀思,《雪峰文化》编辑拟编发一期“袁隆平与雪峰山”增刊,现决定即日起,向袁隆平先生的学生、生前好友以及社会各界征集稿件。

征稿内容:

1、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袁隆平精神研究。

3、袁隆平在安江农校的科研与教学。

4、杂交水稻在雪峰山下的制种与推广。

5、与袁隆平的个人交往。

6、袁隆平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7、袁隆平逝世的悼念活动。

8、个人或组织过去公开出版的撰写袁隆平的著作和公开发表的单篇文章。

9、其他有关袁隆平的趣闻轶事。

征稿要求:

1、体裁:征稿以文字和图片为主。文字体裁包括论述、纪实、散文、随笔、诗歌。图片以摄影为主,包括袁隆平的工作照、生活照、本人与袁隆平的合影照,纪念活动的现场照,尤其欢迎过去的老照片。

2、篇幅要求:文字,论述文五千字以下;其他三千字以下。诗歌单首三十行以内,组诗三首五十行以内。照片以单张为主,组照不超过三张,照片说明文字十五个字以内。

投稿要求:

1、已公开出版的著作拍成照片投稿(包括影视、戏剧、音乐作品)。公开发表的单篇文章注明原发表时间及原载报刊名称。

2、同一体裁的文字作品一人限投一稿,同一内容的照片一人限投一张。一位作者既可以投文字作品,也可以投摄影作品。

3、题材要求:投稿作品以袁隆平在雪峰山的事迹为主。非雪峰山下事迹的稿件原则不予采用。

4、来稿请在所稿件左上方注明“袁隆平与雪峰山征稿”字样。文字稿件请在主标题后用括号注明体裁,如XXXXX(散文)。稿件末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通信联系地址,手机或微信或qq号,以便联系。投稿邮箱:411930688@qq.com。电话17374549009。

本次征稿非竞赛评比征稿。编辑部根据增刊选稿需要和稿件质量,择优采用,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和邮寄样刊,稿件未被采用的作者赠寄样刊。截稿时间:2021年7月15日。

《雪峰文化》编辑部

2021年6月8日

来源:雪峰山文化研究会

编辑:石凌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