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忠民(作者系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如何履行出版单位的社会责任?是不少出版人时常关注的话题。有人说,履行社会责任是出版单位捐书捐物。还有人说,履行社会责任是出版满足读者对美好精神生活需求的出版物。我认为这两种说法或者做法都非常对,但是作为教育出版企业,肩负的责任更大,要求也更高。因为教育出版和“立德树人”、和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灾难来临时,出版单位履行好社会责任更具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有如此认识,与我亲历汶川大地震救援有关。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惊中外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地震发生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李志军打电话通知正在出差的我,要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安排落实系列工作,包括为帐篷学校复课组织赶印教材,为灾区的中小学生赶印人教社专门编辑出版的心理救助手册《我们一起度过》,为帐篷学校的学生紧急采购5000套书包和文具。
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是人教社自1950年12月1日建社那天起一代代员工的工作理念。接到社里通知后,我和一同出差的同事沙晓青同志迅速掉转方向,奔赴余震不断的成都。
震后许多学生被安置在帐篷里,他们的课本没有了,严重影响复课,所以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印教材。到达成都后,我们立即赶赴承印教材的印刷厂。此时的印刷厂厂房震裂,但工人们仍坚守在印刷机旁,此情此景终生难忘,令人感动。
为使学生们尽快走出大地震的恐惧,抚平失去亲人的悲伤,人教社连夜编辑制作心理救助手册《我们一起度过》,通过远程传版给合作单位四川出版集团,以尽快送到学生手里。
当时,成都余震不断,停水停电时有发生。宾馆不能入住,我们只能在车上宿营。白天到印刷厂查看质量,晚上在路灯下核对大样,夜以继日地抢时间审看书稿。
教材、心理救助手册赶印出来后,在四川出版集团和四川新华文轩的大力协助下,我们驱车往返于成都、绵阳,到一个个帐篷学校为孩子们送教材和心理救助手册,以及书包文具。
令人欣慰的是,在帐篷学校,我们看到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把书包搂抱在胸前,一张张惊魂未定的小脸露出了笑容。许多孩子在大地震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拿到新课本、新书包和文具,无疑能给他们带来一点点的慰藉和新的希望;《我们一起度过》手册会给他们一些及时疏导。一切还要继续!教育部和当地的领导都非常重视震后的复学复课。他们说,人民教育出版社是第一个到达地震灾区的出版单位。
汶川大地震已过去13年了,至今想起来,我依然不能忘却在灾区的那些日日夜夜。2008年9月,我被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授予“中央国家机关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给予5000元奖励。我把5000元奖励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给组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作为共产党员,我写下这段文字,不只是记录个人经历,更为主要的是,记录教育出版人在国家遭遇大灾大难面前践行初心使命的真实情况。这也算是出版人对社会责任的另一诠释吧。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殷忠民
编辑:金小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