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婧璇
全市实体书店已达2055家,超过1000平方米的综合书城达46家,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特大型综合书城6家,商场(购物中心)书店111家,校园书店55家,园区书店144家。万人拥有实体书店数量超过0.8个,“一区一书城”成为标配……近日,伴随着北京市东城区引导支持实体书店“四进”政策的发布,“书香之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浓郁的书香气息与厚重的古都文化相结合,成为北京这座城市新的文化气质。
日前,记者专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野霏,解读北京“书香之城”建设密码。
建机制出政策双管齐下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市近些年积极推进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尤其在实体书店建设方面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您介绍一下北京的具体做法。
王野霏:首先是建立全方位组织协调推动机制。目前北京市已建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委等18个单位共同组成的实体书店建设联席会议,负责统筹研究解决实体书店发展的重大问题。各区均建立了推进实体书店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全市实体书店工作已形成“统筹部署、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良好工作机制。其次,出台针对性强的专项扶持政策,并纳入各项绩效考核指标。
为推动实体书店行业发展,北京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2016年以来共扶持实体书店900余家次。全市各区也逐步加大实体书店资金扶持力度,建立了实体书店扶持资金。北京市已连续多年将实体书店扶持列为全市折子工程和重要民生实事,将“万人拥有0.8个书店”列入全市“七有五性”指标体系。市委宣传部将该项工作列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折子工程和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重点任务,将“支持实体书店建设”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北京市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各区也积极部署落实。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扶持过程中,如何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王野霏:市委宣传部不断强化调整实体书店扶持工作,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科学性。扶持方式上,由奖励优秀实体书店,调整为房屋租金补贴、创新经营模式、多业态融合发展奖励和政府购买服务。扶持对象上,由重点扶持大型书城转为重点扶持特色书店和社区书店。活动采购上,开展了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对与阅读相关的文化活动成本给予补助。
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近年来,北京的实体书店不断展示出新的面貌,出现了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网红精品书店。在推动实体书店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北京是怎么做的?
王野霏:在北京,实体书店正在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承载起城市的品位,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底蕴。为此着力推动书店新建项目落地实施。市规划自然委依据《北京市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实施意见》,补充完善配套文化设施与服务设施,鼓励新建社区书店。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组织项目洽谈和对接,推介实体书店项目百余个,一大批优秀书店项目开张营业;推动各区针对书店使用房产和办理证照等方面,出台专项政策或工作意见,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等方式,鼓励具有专业特色、符合首都定位的实体书店开设新店;取消以往对连锁书店扶持资金的申报数量限制,鼓励具有规模实力的书店连锁化经营;推动24小时书店建设,发布《关于加强北京市新华书店农村发行网点建设的通知》,联合市教委等部门,积极推动全市高校校园书店建设。各区也结合本区实际,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实体书店建设。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让实体书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在竞争中存续发展,体现了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诚意和内功。在这方面,北京有哪些举措?
王野霏:努力实现书店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做好服务。近年来,北京大力推动实体书店向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推动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等大型综合性书城升级改造以及“一区一书城”等重点工程建设;鼓励书店在主题定位、图书选品、管理服务、空间设计、环境布置等方面实现创新,成为特色书店和最美书店;协调行业内外资源,推动企业入驻电商平台,开启了全新的外卖时代;与腾讯开展“书店守望计划”,引导书店通过淘宝、一直播、小鹅直播等平台精推内容和直播带货,实现书店销售方式转化等。同时,全市各区积极整合区内区外资源,推动书店与其他业态的深度融合,开展阅读服务、电子商务、创意设计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简化行政审批上,市、区两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力争做到“不见面、零跑动、网上办”,为书店企业办理业务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通过5年来的扶持引导,北京市实体书店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不同风格的实体书店借助位置、资源、平台等优势,营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已成为首都文化产业的重点功能节点和不可或缺的全民阅读支撑平台,同时也使书店通过不断完善的功能和服务,日益成为市民读者的精神家园。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多业融合、遍布京城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行业日益呈现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新风貌;构建起了以读者为核心,立体式、多维度的文化消费新模式;形成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结合、双促进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机制。
让书香浸润城市更多角落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书香北京”已成为北京市构建城市文化体系的一项工程。目前,北京市实体书店大发展定下哪些目标?具体怎样实施?
王野霏:我们将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推动实体书店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一批在跨界融合、装修设计、文创开发、数字体验、书品内涵等方面成效显著、行业认可的实体书店品牌企业;二是鼓励实体书店乘势而上做优做强,逐步由落实布局达标为主向推动质量效益增长、提升核心竞争力转变,打造具有个性、符合市场发展方向和读者需求的高品质文化品牌,努力提升造血功能,实现良性循环;三是鼓励实体书店深入嵌入城市生活。推动实体书店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内部机制,成为文化资源汇集的平台、上下游产业连接的枢纽、市民群众离不开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客厅。
实体书店是城市的文化风景,为了让每一个书店开得好、发展得好,北京将统筹规划布局,鼓励在文化服务能力不足或空白地区的书店建设,鼓励推动利用旅游景区、精品民宿等场地设施建设实体书店,加快全市校园书店、商场书店、园区书店建设,出台针对校园书店、商场书店、园区书店建设扶持政策。
为加快产业发展,在巩固现有实体书店建设成果,鼓励在跨界融合、装修设计、文创开发、数字体验、书品内涵等方面具有特色、符合市场发展方向和读者需求的实体书店建设;引导书店连锁化发展,支持大型连锁书店品牌授权和加盟运营;支持国有新华书店与其他投资主体共同建设子品牌,引入新运营模式、新管理机制、新资本运作方式,盘活现有资产;引导书店集群化发展,建立实体书店协会,传递政策信息,促进合作共享,成为桥梁纽带。鼓励担保机构为实体书店开发金融担保产品。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随着近年来网上购物、电子阅读成为习惯,不少实体书店积极谋求转型,走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北京围绕实体书店融合发展、转型升级将推出哪些举措?
王野霏:目前北京市大部分实体书店都在逐渐向多元化转型,可以说,未来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是成为复合型城市文化空间。为此,北京将加大对书店的创新融合发展的补贴力度,鼓励书店行业新经营模式的出现发展,提升书店的品质和服务水平,重点支持优质、品牌书店持续发展和连锁运营;对新华书店老旧基层门店等改造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投资项目储备制,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滚动发展思路,在体现优中选优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定点扶持;逐步建立实体书店示范体系和常态化绩效评价体系,明确分类和评价标准,引导书店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转变经营发展模式;推动新华书店中小门店向社区书店和特色书店转变。
在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实体书店文化活动扶持与全民阅读工作的全面结合,加大文化阅读活动服务购买力度,重点对书店组织的具有精品特色、已经形成文化品牌、读者广泛认可的文化活动给予扶持;推动24小时书店建设,繁荣首都夜间经济;广泛、长期开展实体书店进社区、进商圈、进楼宇工作,让市民随时随地与书相遇,满足人们休闲与文化的双重需求,切实推动实体书店行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书香之城”建设新征程。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李婧璇
编辑:金小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