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厚重体裁为历史存证 又一批南京大屠杀历史和国家公祭主题图书问世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 李婧璇 编辑:金小涵1 2021-12-14 09:47:2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李婧璇

“今天,不敢稍忘,不能稍忘!”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际,出版人通过一本本主题图书为史存证。

多层入手打造精品生产体系

国家公祭日前夕,“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2021年系列图书发布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10余本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和国家公祭主题的图书集中发布。

其中,《述说与诉讼——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传》《日军南京暴行:德国外交文件中记载的南京大屠杀与劫后社会状况》《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⑧》《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南京保卫战中方报纸报道(1937—1938)》《2019年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作品集》均由南京出版社出版。

谈及《述说与诉讼——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传》,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该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侵华日军暴行史研究”丛书的收官之作,较为全面地记录了夏淑琴为捍卫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与可贵贡献。

围绕国家公祭日,南京出版社近年来出版了《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侵华日军暴行史研究”丛书、“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丛书、“南京保卫战史料与研究”丛书、《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南京大屠杀案:市民呈文”丛书等。

卢海鸣介绍,目前,南京出版社以“南京学6+1”的出版体系为指导,围绕国家公祭这一主题,从文献档案、辞典图录、学术研究、大众普及、文化教育、文创产品各个层次入手,持续不断发力,已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精品生产体系。

体裁拓展普及历史初衷不改

江苏人民出版社从20年前开始启动78卷本《南京大屠杀史料集》(2001—2010,含6卷特辑)的出版工作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出版记录和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相关图书的脚步。2015年,出版我国第一部慰安妇口述史《“慰安妇”调查实录》。2017年,在《拉贝日记》单行本(1997)出版20年后,推出《拉贝日记》影印本。

“相较于单行本,影印本增加了拉贝收集的世界各国对日军侵占南京后大屠杀暴行的新闻报道等。2022年还将推出《拉贝日记》影印本的全译中文本以及《拉贝日记》青少年版。”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戴亦梁向记者介绍。

“2021年,我们出版了首部以24块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为主题的纪实文学作品《纪念碑下》。”戴亦梁介绍说,除了纸质出版物,江苏人民出版社还基于当下大众的阅读习惯制作了两本有声书,即《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全纪实:不能忘却的纪念》和《拉贝日记:南京大屠杀中的“辛德勒名单”》,已上线喜马拉雅。

在戴亦梁看来,这些图书的体裁从史料到学术研究成果再到纪实文学,视角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国到英美德日等国,作者从专家学者到普通人,呈现方式从纸质图书到有声书,“这既反映出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的规律,也体现了我们出版人希望以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更为新鲜独特的视角、更容易引起共鸣的体裁,在更多普通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中普及关于南京大屠杀历史知识的初衷。”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 李婧璇

编辑:金小涵1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