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为克服实体书店面临的困难,部分实体书店进驻外卖平台,外卖小哥的配送箱里,除了饭菜、生鲜、药品,还增加了“精神食粮”。(3月30日《工人日报》)
应当说,这次疫情暴露出绝大多数实体书店经营单一、服务窄化的问题,也倒逼实体书店迎战困境的勇气和方法,如阅读打卡、直播带货、线上课程、好书福袋、同城配送、储值返赠、“云”逛书店等。
据媒体估算,从2月底起,大多数实体书店开始复工,但营业额普遍只恢复了10%。面对实体书店的窘境,不少地方纷纷出台了扶持政策,如减免租金、增加补贴等,但这只是雪中送炭,要想彻底摆脱目前的困境,实体书店还得靠自身的实力和生存智慧、经营智慧。笔者上周日傍晚在北京朝阳大悦城两家书店发现,一家书店半个小时内无一人买书结账,另一家书店内也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读者。店员表示,目前的图书销售还不及疫情前的1/10。一家书店在结账处有一张促销海报:满100元减50元,营业员称这个活动已开展了1个月,但没有太大反响。
事实上,实体书店不管采用何种营销手段,都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让读者读到自己需要的好书、有用的书。点书外卖、现场直播、折扣返点、跨界经营等,都只是实体书店出于生存目的而采取的特殊手段。实体书店的主要目标是要在书店里留住目标读者,让他们把书店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因此,线上发力很可贵,线下奋力更急迫。书店可以通过建立各类读者微信群锁定目标读者,同时,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好转,有的放矢地将好书、特色书的展销下沉社区,拉动社区销售。还可以尝试在店内开展定制服务,为特定的读者提供定制购书服务;优化读者购书体验,设立图书导购师职位,为读者精准购书服务。
危机蕴含转机。笔者以为,后疫情时代,实体书店与其不停地打悲情牌,不如放下身段,借助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利好,彻底摒弃以往单一、粗放、线性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把读者至上最大化,全方位满足读者多方面阅读需求。只有找准读者需求,适销对路、精准营销,读者才会把实体书店当作自己的精神港湾,助力实体书店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