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弋舟、沈石溪等作家荐书

2020-04-26 11:36:18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编辑:魏玮
字号:

世界读书日前后,一系列读书计划被发起,最近,中国作家协会也与中国平安联合启动“爱不孤读——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将面向全国青少年推出一系列“线上+线下”文学课与文学素养提升名家讲座,以帮助广大青少年提升文学素养和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该计划由中国作家协会精选诗歌、童话、科幻、名著等多个文学主题,全国多位知名作家开设线上文学精品直播课程和录制视频教材,同时邀请全国各地的作家走进城市社区和乡村小学,开展线下文学素养提升公开讲座。

伴随着该计划的启动,诗人、作家李元胜,儿童文学作家、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获得者沈石溪,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弋舟等三位作家,也应邀讲授了首堂线上直播文学课程,各自推荐了由自己写作的作品。

弋舟推荐了自己的一部长篇非虚构作品《空巢》,这本书关注的是空巢老人以及他们内心的孤独。“文学的抒情性和娱乐性的一面,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日常的阅读,乃至我们在课堂上所受的教育,都主要的围绕着文学的那样一个向度,但是我想提醒大家文学也从来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对我们遇到的诸般困境,对人类的精神磨难,保持着高度地关注。”弋舟说。

这部非虚构作品的写作伴随着大量的采访,弋舟需要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生活着的空巢老人,他们有的生活在乡间,有的生活在城市。“我就需要尽可能靠近,尽可能地走进他们的生活,在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老人们用自己漫无边际的诉说,为我们勾勒出他们的一生,这样的生命,在个体中蕴含着整体,汇集成册,便足以折射我们这个时代的全貌,甚至足以折射生命的本质。”

弋舟

弋舟

沈石溪推荐的是自己的短篇动物小说集《白狼》,书中的18篇短篇动物小说都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都是作者在云南西双版纳真实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沈石溪在16岁的时候就到云南西双版纳插队落户,在一个寨子做了6年农民,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大片大片珍贵的热带雨林,沈石溪就跟动物有了很多亲密接触,比如《白狼》第一篇——《跛脚小老鼠》。

沈石溪认为要打破对动物的陈见,比如人人喊打的老鼠其实有很温情的一面,他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有天早上我扛着锄头到田里劳动,经过一条大概有三四十米宽的河,我看见有二三百只老鼠正准备过河,大老鼠水性好,游得过去,小老鼠的水性不好,所以过河的时候,大老鼠都平举尾巴,让小老鼠咬住自己的尾巴,把小老鼠托过河去,到了河中央,河水越来越急,小老鼠惊慌失措,嘴巴紧紧地咬住大老鼠的尾巴。我看见上岸以后,很多大老鼠尾巴都是血肉模糊,好几只大老虎尾巴的肉都咬开了,但是没有一只大老鼠放弃自己的小老鼠。所以我就写了《跛脚小老鼠》这篇动物小说。”

《白狼》这本书,写了18篇,很多种动物,比如天鹅、野狗、喜鹊、水牛、猫、狗、狼、蛇,还有熊、猴子,还有非常让沈石溪感动的斑羚,他讲在边境的连队捡到了一只刚生下的小斑羚,大家用奶粉喂大它,“每天早上战士们要走出营房,小斑羚就会站在营房门口,目送我们每一个战士走出营房,到了下午五点多钟,小斑羚站在营房门口迎接每一个战士回来,每一个战士都非常自觉顺手摘一把最鲜嫩的马鹿草给小斑羚吃。每个星期天战士们洗衣服时是小斑羚最高兴的时候,小斑羚最喜欢用嘴去咬那个肥皂泡,结果它的嘴在每一个脸盆里面拱啊、咬啊,整个营房都是五彩缤纷的肥皂泡。”

“但有一天境外有一个边民,过了国境线到我们国家来买日用品,路过山沟时候,那个边民就看到我们那只斑羚,它看到有人,居然不跑掉,还朝他友好的点点头,那个境外的边民心想今天我是发了财了,拿起猎枪就把小斑羚打死了。最后炊事班把斑羚做成了红烧羊肉吃强迫大家都去打红烧羊肉吃,我们连不知道什么人在菜地里就挖了一个坑,每一位战士拿着那碗红烧羊肉,都倒在坑里面,倒了满满一坑,然后另外一个战士把土拢起来,结果这个小小的菜地,就变成一个小坟墓。”沈石溪说,他希望由这样的故事来完成对读者“爱的教育”。

李元胜

李元胜

李元胜推荐的是自己最新的一本诗集《沙哑》,“我从2000年开始田野考察,在野外有很多日日夜夜,这些经历在最近这几年对我的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重点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野外的行走和诗歌创作的关系。”

自从2012年李元胜发现诗歌有很多部分来自于野外的行走,在最近的五年中,他开始自觉地在野外行走时记录能够突然让自己眼前一亮的那些感想,“比如说有一次是《诗刊》组织的采风,我们一起到玛曲县的黄河第一弯,在那个地方大家逗留了很久,有两个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黄河的那个转弯让我非常震撼,它不是因为我们平时看到的壮阔,而是它非常柔弱的样子。还有一个就是我注意到一种野花——扭旋马先蒿,它的特点是花的后面漏斗像一个漩涡,像一个浪花,这两个东西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后来我写的《马曲》和《黄河边》就是取材于这天的观察。”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最小的物种,我们所有人类的知识都不可能完全阐述它的完整性,所以诗歌要补充上这缺失的一环,它应该承担阐述一个简单或者复杂生命的完整性的任务,大家可以去看这本《沙哑》,会发现我讲述的这些故事在里面都变成了诗篇。”弋舟说。

关于“爱不孤读——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中华文学基金会鲍坚认为,该计划倡导并践行读书快乐的理念,通过这次活动,唤起大众对读书的热爱,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

另外,“爱不孤读——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还将借助中国平安“村教工程”的公益资源,把精品文学课程和文学素养提升公益讲座带进城市社区,以丰富城市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线上观看和线下活动报名的形式参与活动。

李元胜也谈及,在“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中,志愿者的角色非常重要,正是通过他们这个桥梁才能够让作家、诗人和社区和不同的街道建立密切的联系,那么具体怎么做呢?“我觉得要依靠社区的一些组织机构,依靠一些热心人,比如说在微信群和APP的留言互动方式,结识到更多的热心于阅读活动的社区和人,有了这个支点,你的课堂,你的活动才能够走到社区的内部去。只有这样的一个由好奇心,由责任感共同推动的动力来做一个事情,它才能越做越好。”李元胜说。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