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干货!这三点告诉你 疫情之下 如何工作不会失业

2020-05-13 09:43:06 光明网 编辑:魏玮
字号: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试探了一下每个人对抗风险的能力。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有人失业,有人降薪。虽然各地已经陆续复工,但疫情带来的余震尚未完全消除,每个行业和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少身处职场的年轻人都开始抱持必要的危机感,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对公司来说,我做的事情有多大价值?我是不可替代的忍吗?疫情之下,怎么工作才能不失业?如果失业了,我有随时转换赛道的能力和勇气吗?

知名企业家、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孙陶然在其新书《精进有道:想清楚、坚持住、有能力》中深度复盘自己多年的人生和管理经验,向年轻人分享职场上那些不可替代的牛人只做不说的通用“硬技能”。任何一次巨变之后,都会倒下一批人,也会有一批人站起来,关键看你能否找准精进之道。

全是干货!这三点告诉你 疫情之下 如何工作不会失业

《精进有道:想清楚、坚持住、有能力》孙陶然著

态度:你和公司不见外,公司才会和你不见外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被公司当作自己人,可以长期在公司工作,职位越来越高、收入越来越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差别就在于态度,你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公司对待你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这是当年米卢接掌中国足球队之后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并且把它印在了自己的帽子上。短时间内让原班人马的中国男足首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米卢的“灵丹妙药”就两点:一是快乐足球,告诉球员们要享受足球的快乐,用享受快乐的心态去踢球;二是态度决定一切。

其一,要享受你的工作。现代社会选择余地已经大很多很多了,不是几十年前那种要编制要户口的状态,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必须在一个工作上做一辈子。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选择了就一定要用心、用热爱去对待,一个不喜欢工作的人是不可能做出好的工作业绩的。

其二,态度决定一切。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花别人的钱做别人的事,既不讲效果也不讲节约。这就是人性,这就是态度的差别。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的核心是有没有心,做事用不用心。用心,可以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个境界,责任心。判断有没有责任心非常简单,就是看一个人做工作是不是像做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如果一样,就是有责任心,如果不一样,就是没有责任心。这是人性问题,对于家里的事,每个人都会有责任心,既关注结果也关注性价比,遇到困难会竭尽全力去解决。

第二个境界,上进心。没有责任心的,一定没有上进心。有责任心的,可以分为两种,有上进心的和没有上进心的。有上进心的,不用扬鞭自奋蹄,不需要有人督促,他们自己就会认为如果做不好很丢人。有了上进心,就会把今天的高点当作明天的起点,不断进步;如果没有上进心,就会得过且过。

第三个境界,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人又可以分为两种,有事业心的和没有事业心的。有事业心的人,有着强烈的使命感,他们天生就认为自己是要做大事的,是被别人需要的,有些责任是只有他们才能够担当的,而且他们一定会自告奋勇去担当。

只有志存高远,有事业心,才可能取得大成功。如果鼠目寸光、小富即安,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能力可以培养,态度基本上是天生的,七分先天三分后天。即便只是一个基层员工,若有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就不会永远只是一个基层员工;反之,即便是高层干部,即便有责任心,若无上进心和事业心,也不会是一个胜任的高层干部。

效率:你的最小时间单位,决定了你的最大成就

有的人做事很磨叽,凡事到了他们手里,节奏立刻就会慢下来,任凭你如何着急,他们就是慢吞吞;有的人做事很麻利,不管多棘手的事情到了他们手里,总是三下五除二就有显著效果。差异在于两者的最小时间单位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默认的最小时间单位,有人是月,有人是周,有人是天,甚至有人是小时。你的最小时间单位决定了你的最大成就。以天为最小时间单位的人,效率最高,做事最快,因为他们思考的永远是“明天就要如何如何”。以月为最小时间单位的人,效率最低,做事最慢,因为他们思考的永远是“下个月如何如何”。

最小时间单位,代表的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是进取还是随遇而安,是重视结果还是不重视结果。态度基本上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改变。态度正确的人,不用扬鞭自奋蹄;态度不正确的人,即便在上级眼皮底下也会想方设法偷奸耍滑。

考察态度有很多标准,最小时间单位是一个重要标准,最小时间单位越小,越趋近态度正确。必须杜绝团队中那些以月、以周为最小时间单位的人,他们是团队中的破坏力量,会让团队的节奏变慢,效率变低;必须鼓励团队中那些以天、以小时为最小时间单位的人,他们是团队的促进力量,如同鲶鱼一样让团队变得积极奋进,效率和战斗力倍增。

能力:四类事情的四类处理方法

很多年前,我读过一篇文章,说事情可以分为四类: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要优先处理第一类和第二类云云。当时我很奇怪,难道这么浅显的道理还需要拿出来讲吗?大家不都是一直这样做的吗?后来才发现,很多人其实做法是完全相反的。他们每天一开始工作,先处理那些简单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把难的、复杂的工作留到后面,读邮件时把重要的复杂的需要认真阅读的邮件跳过去,先处理简单的邮件。结果是,等到要处理重要工作时,要么是精力已经不是最充沛了,要么是时间已经所剩无几。最终越是重要的工作,越没有用最好的精力、最充裕的时间去处理。

当然,也有人分不清哪个事情应该属于哪一类,要么把不重要的事情当成了重要,要么把不紧急的事情当成了紧急。紧急,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有全局观,要尽可能放在更大的全局看是否紧急,不要眼里只有自己的事,不要认为自己的事就是天底下第一紧急的事;重要,关键不是看事情大小,而是看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凡是能够影响全局或者能影响结局的事情,不论大小都是重要的,否则都是不重要的。

依照重要和紧急程度,所有事情都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这是第一优先要处理的。第二类,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这是第二优先要处理的。要及时处理,不要拖拉,很多人认为反正不重要,拖一拖没有关系,其实这个习惯非常不好。一方面你的拖拉会打乱所有上下游的节奏,让他们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拖拉的事情累计起来,一定会让你自己在某个时点手忙脚乱、自顾不暇。对这类事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迅速处理,然后忘掉,清空大脑以处理其他事情。第三类,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这是第三优先要处理的。这一类事情,最好在心底谋划一个处理计划,有一个时间表,按照时间表拿出精力和时间来处理。我的经验是,这一类事情很多时候往往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时间,所以关键是要有一个处理计划和时间表,避免拖来拖去让这一类事情转化成重要且紧急的事情。第四类,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这一类事情,应该能推则推、能简化则简化。在这一类事情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必然会影响到其他重要事情和紧急事情的处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有一些非常聪明的人在生活细节上显得低能,其实那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动脑子去思考那些事情,他们认为那些事情无关痛痒。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需要处理很多问题。有的人,虽然事情很多,但总是有条不紊;有的人,事情不多,但是好像永远手忙脚乱。差别就在于是否会把事情分类,并按照正确的方法处理每一类问题。正确地做好这四种分类,并且按照正确方法处理每一类事情,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让自己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从而更有助于达成目标。(记者 刘希尧整理)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