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以书为桥,联系更多知华友华国际人士 ——记马克林教授《我看中国》的出版
2021-10-13 09:52:14 字号:

2012年,我还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经老朋友、曾经担任我校外语学院院长、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勇先教授引荐,结识了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马克林(Colin Patrick Mackerras)先生。此后数次听他讲述他与中国的情缘和传奇般的经历,十分打动我。我向他提出可否撰写一部他如何看中国的图书,并就当时国内外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与他深入交流和沟通,彼此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基础。在张教授积极鼓励之下,马克林教授最后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动笔撰写。2014年,马克林教授完成了英文著作《我看中国》,张教授亲自承担了中文版的翻译工作。《我看中国》中文版在国内出版发行、英文版在海外出版发行都受到了热烈欢迎。

马克林教授热爱中国和中国文化,早在1964年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之后即携妻子自荐来华执教,来到当时尚未与澳大利亚建立外交关系的新中国。此后马克林教授先后数十次来华访问,并在中国多所大学执教,开展中国少数民族、中国戏剧、中国历史、中澳关系以及中国的国际形象研究,他撰写了大量研究中国问题的论著。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林教授深入探讨了中国形象的来源并特别指出:“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国普通民众在国家形象塑造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20世纪上半叶,对西方产生影响的中国人,恐怕就是林语堂和宋美龄;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代表中国的大多数是政治要人,如毛泽东和邓小平。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每个中国人都可能成为中国形象的代言人。”面对西方国家不断贬低和丑化中国形象的思潮,他坚定地认为:“尽管改善中国的西方形象前路漫漫、荆棘重重,但这绝不会是一条无望的征途。”他就是用他的切身感受和观察、用他的真诚和不懈努力,改变着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2014年5月17日,中外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马克林教授来华执教50周年。我特别准备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并填词一首《临江仙·贺马克林教授来华五十年》盛赞马克林教授和他的精神:“心系中华书岁月,忍读满纸悲怜。毅然从教斥危言。绵绵友谊,相望五十年。庆幸九州成热土,欣逢沧海桑田。更持老笔写新颜。殷殷期许,豪气胜前贤。”

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一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澳大利亚期间特别邀请了马克林教授到联邦议会聆听他的演讲。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说:“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格里菲斯大学的马克林教授。1964年,马克林教授首次赴华任教。半个世纪来,马克林教授60多次访华,在亲历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孜孜不倦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林教授的儿子斯蒂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出生的第一个澳大利亚公民。可以说,马克林教授以不懈努力和真挚热情,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搭建起一座桥梁。”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贺耀敏

编辑:金小涵1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