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书评丨王丽君:轮椅上的“帕界大伽”与“小海迪”
2022-03-16 09:15:56 字号:

书评丨王丽君:轮椅上的“帕界大伽”与“小海迪”

8ad4b31c8701a18bb25f6ee6433dbe0f2938fef9.jpeg

轮椅上的“帕界大伽”与“小海迪”

文/王丽君

长篇报告文学《与帕共舞》是张伟、危丹夫妻用自述的形式,书写与罕见病同行的他们相识相恋,与病共舞的人生。自然而必然的整体意识、强烈的视角聚焦以及疼痛与爱所挥就的画面,让高贵而纯粹的灵魂,苍凉又温暖的人世,在他们的笔下蜿蜒呈现。

分合相伴,层层浪涌,以江河之势带给读者以震悚。看似无意,呈现给读者的却是两股清泉越过山岭相逢与众多人的爱心相汇,起伏着向前“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变成势不可当的惊涛骇浪。从张伟13岁时遭遇莫名的颤抖开始,到被确诊身患“少年帕金森症”,自他17岁因病辍学打工求医,到万念俱灰,梦中的少年经历了恐惧、自卑、无奈,甚至轻生。转而展现的是15岁患小脑共济失调症的危丹,面对双腿瘫痪,仅靠轮椅代步,与张伟同样的悲惨人生。当跌宕的命运终于翻过时间的水浪,再写到张伟时,他自从容面对帕病,到为同命人而舞,成为“帕界大伽”走向公益。

张伟与危丹夫妇带着罕见病的折磨一路走来,还签署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党和政府的关注,老师、同学、社会各届爱心人士的不断出现,如江河一路奔腾,让他们有了《与帕共舞》这个得到湖南省作协重点扶持的“孩子”,让他们有了“在痛与快乐中向幸福出发”的别样人生。

刻骨感受与视角聚焦,将报告文学的价值进行了淋漓的彰显。兹维坦·托多罗夫说:“构成故事环境的各种事实从来不是‘以它们自身’出现,而总是根据某种眼光、某个观察点呈现在我们面前。”两位作者用自身真实而独特的感受,带给读者视角聚焦。比如,当被确诊为“少年帕金森”患者时,“五百万大奖的概率,我竟然中奖了”“有时候,活着比死更需要勇气”;当面临疾病袭来,腿被截肢,父亲中风猝死,“活着或死去都是我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当微风遇上微尘,“没有一朵花愿意错过春天”;随着境界的一再升华,“遗体器官捐献——只因你们的爱我无以回报”......随手摘录的几个小标题,无不让人品味无穷,使我们的眼睛一次次被其中的火花所擦亮,我们的内心被其独特经历和经历形成的品质所撞击。不只是让同类人看到希望,也照亮常常妄自菲薄的我们。或许,这种视角所表达出来的感染力,也正是生命的高贵之处。

文学之光,照亮黑夜,用痛与爱涂抹出一幅幅灼烈画面。两位轮椅上的作者在努力克服疾病带来煎熬的同时,将畅酣又厚重的大爱之情,历练成故事,凝结成文字,也凝聚成力量。张伟撰写了大量的博文,而危丹则写有500多首诗。他们的诗文,或痛不欲生中依然伴有足以支撑继续行走的温馨,或在黑暗的天空炸开了一道闪电,于疼痛的思绪中响彻一阵雷鸣,让读者不由自主地随之心跳、沉郁,更随之向上,汇成滔天水浪。比如,张伟写QQ日志时,“我一边写,一边禁不住泪眼婆娑,眼泪打湿了键盘......躺在床上,全身僵直,手发抖着。我一面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一面品味着找到新生之路的快慰。”“丹丹得知病情后,缩进被子里号啕大哭起来......就在这个晚上,危丹一气呵成,写成了生命中的第一首诗......”并非刻意挖掘,这些文字的缝隙中无不透射出思维向度对人性的探索,使得质感的生命在向上向善中得以还原,并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方式摇撼着读者的心池。

我觉得,这不仅仅只是一部报告文学,它还是张伟与危丹的生命日历。(作者单位系岳麓区文联

来源:湖南文艺网

作者:王丽君

编辑:施文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