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山水变迁,有母亲的诉说萦绕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李军奇 编辑:李子璇 2016-08-20 11:05:40
时刻新闻
—分享—

  李军奇

  四月是小麦疯长的季节。雨水的丰沛,滋润了地力,山头与河涧,绿树、青草蓬勃,清澈的河水奔走有力,完全不似印象中的孱弱细流。家乡农耕,基本靠手,农事盈亏,仰仗老天。记忆中的家乡,春季容易干旱,河水经常断流,不过家庭用水尚足。老天的眷顾,与多年前实施的退耕还林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家乡的河水最后归流长江。据爷爷讲,下游曾有种植水稻的经历。我喜欢水,温润、灵秀,灌溉万物而不自恃。我毕业后最终安家湖南,与这里水系发达、南人北性的地理文化有莫大的关系。家门口的主要河流,是一条傍山的河水。汇集各个小山谷的溪流,流至家门口时,身躯已庞大,河道宽处足有十米。这在湖南、广州等多水的南方,算不了什么,但它在家乡,算是大河,恐惧之河。少时,每次秋夏都有洪水决堤的事发生。上游有房子被冲垮,木料随水而下,河道的水有十多米深,村里大胆的村民就站在河边打捞。我亲眼见过,一头肚子肿胀的黄牛鼓鼓地随水而来;有村民讲,上游有人被淹死过。记忆中最大的一次洪水,居然漫进距离河堤四百米远的村庄。而四百米宽的平地,是村庄最好的田土。洪水漫过,泥沙修改了地貌,灰茫茫一片,不见绿色。村里老人说,平地中间是老河道。

  新中国成立后,整理土地,大片的坟地包括河道,都被迁移或平整。“河水看来没错,它是回家,不是故意冒犯。”有朋友如此调侃。大多数夏天,河水是温顺的,甚至是孱弱的,流水不过膝。不过,那里也是我们少年的天堂。暑假时,我们会结伴来到河边,用石块拦截河水,把裤管扎住,浸水,拧干,裤口迎风入水,裤管进而装满空气,鼓鼓囊囊。我们就骑在裤子的分叉处,咋咋呼呼地开进深水处,可以漂浮一阵子。

  长大点儿,我学着打鱼。拿根两米长的铁丝,见鱼就抽。一下不中,蹦蹦跳跳地踩水追赶,疯狂抽打。走5公里长的水道,才抽到二十多条大拇指粗的小鱼。尽管成绩黯淡,但仍兴奋不已。用细绳串着,回家油炸。

  小学五年级时,我跟着大同学,见识过雷管炸鱼。装着雷管的啤酒瓶被扔进深水,一声闷响,过一会儿,大小的鱼浮白而上,转眼一大片。必须赶紧捞,否则震晕的鱼会苏醒过来,转眼不见。这片深水,经常有乌龟爬出,在河边巨石上晒盖。但一听见脚步声,就急速地跳入水中。那种灵敏,根本让我等来不及靠近。经常见有人手持一个铁耙蹑手蹑脚地围逼上去。

  上高中之前,这条河,更多的,是欢乐之河。

  水里疯玩,自然有溺毙的事情发生。父母严禁小孩随便下河。

  回家时,母亲会用指甲划孩子的胳膊,如果出现白道,则是下过水,这时少不了被呵斥一顿。夏天,河水太浅,盛不下孩子逐渐长大的欲望。小伙伴们跟着大哥哥们去村后的池塘玩。我只会狗刨式,不敢下水,于是经常领到给大伙看守衣服的职责。因为塘水较深,大人最怕孩子去那里游泳,所以一见大人赶来,我就赶紧抱着大家的衣服抢先逃跑。这种光屁股惊叫逃窜的场景,一个夏季会出现三四次。我不去游泳的另一个原因是那种水塘里多蚂蟥,用鞋底抽打大腿的惨烈叫声,让我胆寒。

  水,就这样浇灌着孩子们的欢乐。少时看电影时,特别喜欢有水的情节。“莲叶荷田田,鱼戏莲叶间”,读到古诗里的江南水景,常常会恍然出神。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八日, 是父亲去世后的第二个生日。大雨不断, 河水汹涌。 父亲长眠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母亲打电话告诉我, 哥哥和姐姐去父亲坟头祭奠, 雨水不停。 大姐一脚探进河水, 就差点被大水冲倒;哥哥试探几次, 河水太急, 步步凶险,根本站立不稳。无奈, 只好隔河烧纸。 “一辈子缺钱, 烧的钱也不知道收到了不?” 这是母亲的叹息。 这条河居然以此种凶蛮的方式, 提醒着我们它的存在。河水的丰沛与稀少,与季节相关。每年四月,是故乡春意热闹的时节,冰河解冻,水流不息。河水可以灌溉;河水可以淘洗;河水连接着夏季的清凉。

  有水的四季流动,农事则有希望;有水的陪伴,少年的梦是绿色的、浪漫的;有水的记忆,故乡的人,眼色温柔,顾盼有神。比喻是炙人的,有了比喻,所有关于故乡的温暖记忆,竟然都有了水的踪影。

  《懂,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告白》简介

  书 名:懂,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告白

  作 者:李军奇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定 价:32.8元

  相关链接:《懂,是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告白》:漂泊流浪人的告白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