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已是我们该放过“黑天鹅” 正视“灰犀牛”的时刻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朱小兰 编辑:王嫣 2017-02-27 10:15:49
时刻新闻
—分享—

封面

  尽管姗姗来迟,特朗普还是拜年了。2月8日,大年十二,他致信习总,希望两国发展建设性关系,并祝贺中国人民元宵节快乐、鸡年兴旺。这只2016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鹅”,也终于要变成一只大家习惯于接受的“白天鹅”了。关于“黑天鹅”的讨论,大约都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这段日子里达到了高峰,各类年终总结、讲话发言,“黑天鹅”这个词被大伙儿信手拈来,各处安置。

  为什么黑天鹅危机概念能受到这么多人的重视?它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好奇和想象呢?这要归功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8年前的那本畅销书《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出版了:低概率事件的巨大冲击理论和他本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先知先觉重仓做空、大赚特赚了一笔的传奇事件,在金融市场和政策领域吸睛无数。时至今日,人们已经把黑天鹅理论和肥尾效应奉为圭臬。

  那么,2017年还会有黑天鹅吗?人们把过多的注意力全放在本就极其稀有的黑天鹅事件上,真得有利于我们正视未来并把握现在吗?

  国际政策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评论》拉丁美洲办公室主任米歇尔·渥克(Michele Wucker)终于决定不能再对这种关于黑天鹅的疯狂“迷恋”坐视不管了。

  早在2013年的达沃斯全球论坛上,渥克就针对大概率、影响巨大的事件,首次提出了“灰犀牛”概念,无疑这个大胆而新颖的观点立刻触发了社会学界,尤其是人类决策与判断研究领域的极大兴趣,2015年,伦敦商学院知名教授迈克尔·雅可比(Michael G. Jacobides)基于渥克的提法,首次发表了他系统地阐释从黑天鹅到灰犀牛的趋势演变的论文,该文在国外刊载后迅速被中国《商学院》杂志注意到,翻译并且引进,这也是灰犀牛首次出现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之中。

  迈克尔·雅可比的工作让人称赞,米歇尔·渥克则更给人以惊喜。她经过几年的扎实整理和研究,一本即将颠覆人们既往认知的现象级大作《灰犀牛》问世了!

  在这本书里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那些会对我们心理和情感造成冲击但发生概率极低的事情上,因此没能注意到那些发生概率极高、应该提早预防的事情。我们总是寻找那些我们希望见到的事情,于是就错过了那些原本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正在寻找的是黑天鹅,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看到灰犀牛!”

  是啊!试问分析家们和决策者们如果连那些可怕的、明显的、高概率的事件都无法防范,那么他们对于黑天鹅这种极低概率事件是不是就更束手无措了?!

  这些概率极大、冲击力极强的风险,就是——“灰犀牛”。灰犀牛生长于非洲草原,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你能看见它在远处,却毫不在意, 一旦它向你狂奔而来,憨直的路线、爆发性的攻击力会让你猝不及防,直接被扑倒在地!这个比喻太形象了,我们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头两吨多重的犀牛,把牛角对准我们全速向我们攻击,因为它体型巨大,所以应该很容易就看到它,于是你可能会认为,如此醒目的庞然大物,应该不会被忽视,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我们没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原因之一正是它的体型蠢笨巨大。

  我们不断地失误,看不到那些非常明显的危险,因此没能阻止那些高概率的破坏性极强的灾难的发生——那些我们本来有能力、有机会阻止的灾难。国家的领导者们,机构和企业的CEO们,和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是一样的,在处理灰犀牛类型的高概率事件的时候,表现得差强人,但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面对毫无预警的突发事件的时候,行动却迅速得多。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释放着巨大且危险的信号。对于领导者们来说,他们不能意识到本来应该意识到的危险,并且及时、有效地采取行动,这样的领导者,在面对危险时会非常脆弱乃至不堪一击。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就是一个人类无视明显危险信号的典型灰犀牛例子。就在近几天,中国国内关于福岛核电站再次泄露的说法层出不穷,是谣言还是确有其事?2月8日的《人民日报》罕有地作出了回应称:外交部提醒赴日中国公民要做好安全防护。可见此事的严重性已非同小可。

  福岛核电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之一,由福岛一站、福岛二站组成。2011年3月至4月间,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严重损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2013年10月9日,又曝出福岛第一核电站工作人员因误操作导致约7吨核污水泄漏,再次将福岛核电站推上了风口浪尖;没想到仅仅只隔2年多,近日又发现:福岛第一核电站安全壳内的辐射值远超专家原先最糟糕的设想,以至于专门设计的机器人也无法忍受如此恶劣的辐射环境了,也就是说,福岛核电站的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一直都没有被彻底解决,直到此时此刻,东京电力公司还在不断给出各种借口和说辞,不对如此严重的问题采取措施。

  米歇尔·渥克根据实地采访,在《灰犀牛》一书中还原了还是2011年之前的福岛核电站真相:

  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之后,距离福岛不远的第一核电站(Daiichi)发生故障:它的备用发电机被海水冲坏了。南部的第二核电站(Daiini)距离第一核电站只有11千米。第一核电站仅仅高出海平面10米,第二核电站也不过就比第一核电站高出3米。第二核电站也在海啸中受损,只是有一点关键性的区别是:与第一核电站不同,第二核电站的备用发电设备足够高,所以没有被海水冲毁。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非常相似,而且都可以得到同样的信息,但是第二核电站的管理者采取了防范措施,而第一核电站却什么都没做。

  在日本政府对此次事故的最终调查结论中显示,此次重大危机竟然的确只是由于管理者故意无视危险信号造成的,由此我们能看清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有能力改变事件进程的那些人本来能够采用不同的决策机制,把防止危机发生放在首位,但由于群体思维和低效管理结构中存在的固有的偏见和盲点,让这些事件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明显的危险信号没有被注意到,那么原因就可能是这两点:危险信号的预警机制出了问题,或是我们的信号接收能力和反应能力出了问题。而我们对危险信号的接受能力和对当前危险的应对能力取决于我们从以往类似危险中获得的经验。如今,福岛核电站内部辐射剂量再次爆表,东京电力公司诚信再度扫地,可见这些事件涉及的一些人,他们充分利用人类拒绝面对危险的天性,努力阻止人们认识到危险的存在。也就是说,他们自己是在假装不知道危险的存在,日本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的管理者们难辞其咎!

  2017年新年伊始曝出的这只巨大的“灰犀牛”危机,让所有人如坐针毡,感到后怕。就像我们已知灰犀牛式危机指的是什么,我开始发现它们其实无处不在。那些我们本以为不需要注意那的明显的危机事件,或者以为自己已经在处理的那些危机了,事实证明恰恰相反,我们要么很少去注意这些可以预期的事件,要么就极易低估这类危机的威力,完全没有采取一击致命的举措。况且有时候,灰犀牛式危机越是严重,我们就越难看到它的存在,越难逃离它的进攻路线——就像已然失控的福岛核电站危机一样!

  时至笔者写完这篇稿件之时收到突发消息:法国西部诺曼底芒什海峡地区的弗拉芒维尔核电站发生爆炸,是否引发核泄漏还未知——致使我们犯错的思想动因总是反复作怪,造成不可避免的灾难。雅虎公司的落败、柯达公司的倒闭、携程的丑闻、支付宝安全事件、桥梁和楼房的坍塌以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灾难,从地缘政治领域到慈善事业领域,甚至是个人生活领域,凡此种种,都是错误的思想动因不断作祟的结果。如果希望此类事件不再复生,已是我们该放过“黑天鹅”,正视“灰犀牛”的时刻 !

  朱小兰/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