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是非罪错 皆有因果 庄慧鑫和他的“压箱故事”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薛应军 编辑:李子璇 2017-06-07 17:07:27
时刻新闻
—分享—

  该书以洒脱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作者执业10年亲历的各色故事,有讳莫如深的江湖人物、若隐若现的幕后操盘手,也有蹩脚而荒唐的“制毒师傅”、做局出千的斯文骗子等。

  本社记者 薛应军

  “如果把一起刑事诉讼案件比作一台手术,那么检察官提出手术方案,法官是主刀,而律师则是无影灯下的护士——律师可以影响过程,尽量避免出现失误,但不能决定结果。”

  从事刑事辩护、民商诉讼等业务10年后,青岛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万桥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庄慧鑫创作的《罪案实录:刑辩律师的压箱故事》一书,在2017年4月出版。

  庄慧鑫称该书“是一名律师十年职业生涯的收获,是段子,也是干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刘杰评论说:“书中的案例故事引人入胜,对世态人情的展现发人深思。”

  即将而立之年却毅然辞去公职的庄慧鑫,初入律师行时,偶尔也会站在写字楼的十一层“抬头望着玻璃幕墙外的天空出神”,不知道是城市征服了他,还是城市在他脚下。

  十年铸就“压箱故事”

  2002年,尚在湖南大学读刑法学研究生的庄慧鑫,参加国家首届司法考试,并通过了考试。两年后,庄慧鑫研究生毕业,进入青岛一家事业单位做行政执法工作。入职伊始,领导待他不错,基层一线、窗口以及办公室,各个岗位特地让他干了个遍。这份工作他一干就是三年。

  但庄慧鑫平时工作的内容基本就是“做文书、开罚单、写材料”,看到身边“团级转业、被体制压得弓腰塌背只会说怪话的老师傅”,他仿佛看到了自己10年以后的样子。多次考博不中,他有些心灰意冷,甚至拿着英文报纸在办公室阅读,公然挑衅领导权威。

  于是,庄慧鑫渐渐地自嘲“从一块试金石变成一颗螺丝钉”。在他有意辞职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昔日父亲“好好干,做个好官儿”的告诫,变成了“何苦整天一想起上班就愁得慌?做自己喜欢的事”。2007年底,即将而立之年的庄慧鑫决然辞掉公职。那时,他的女儿刚出生半年。

  刚开始做律师的那段时间,庄慧鑫非常迷惘苦闷,每天到了所里,除了坐在电脑前看各项规章制度、案卷,以及研读法律条文和法律专业论著外,往往很久没人安排什么事。这使他更加恐慌、困惑、迷惘,甚至一度想再回原单位。

  好马不吃回头草。庄慧鑫多次告诫自己,“我自己选择的路,再难,就是跪着也要走下去”。他从律所最基层的工作干起,跑腿、写材料,集秘书、司机、快递员于一身,常乐此不疲地为前辈做材料摘抄、委托合同、授权手续、整理案卷,甚至笨手笨脚地用胶水贴报销发票。

  2008年初,拿到红色的律师执业证、参与具体案件办理后,庄慧鑫开始坚持写办案手记。他把这些经历也都写进了书中。最初,每周一篇发在微信公众号、朋友圈里,轻松获得了几百个点赞。

  这些故事,让庄慧鑫认识了更多朋友,有的喜欢他写的故事,有的愿意分享自己的办案故事。更有一位远在贵州的读者,加微信向他倾诉自己家庭的不幸遭遇,并为自己遇害的父亲寻找破案线索。庄慧鑫及时向对方提供了启示和建议。一个多月后,这位读者发来信息表示感谢,她的杀父仇人已被警方抓获。

  2015年7月开始,庄慧鑫结合自己承办的真实刑事案件,用一年多时间,以他作为一名律师行当的新手入行、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为主线,写出了伴随他经验和能力的积累所承办的各类型刑事案件故事,有暴戾好斗的刀手、蹩脚而荒唐的“制毒师傅”、做局出千的斯文骗子、弄权贪腐的领导干部等等。

  在书中,庄慧鑫借鉴《史记》先叙事写人后点评的做法,先平白直叙地讲案子,在每个故事讲完后做简要评议,或感慨叹息,或反思警示。他认为,这些取自真实案例素材的干货,会对从事刑事职业的法律人或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起到一些借鉴、规劝的积极作用。

  现实比故事更精彩

  庄慧鑫说,现实总是比故事更精彩,他写的每个案子都可以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找到原型,因为刑事司法审判是以公开透明为一般原则的。但根据律师职业守则,他有义务为委托人保密,所以书中人物都使用了化名,部分情节稍有演绎加工,且在素材撷取、表达方式上有所选择。

  庄慧鑫表示,他更倾向于用干净的文字表达纯净的想法。“我从来不认为,挖掘隐私与故事趣味性会成正比关系。有情趣、有味道,同样可以让读者体会到阅读的愉悦感。”

  2008年3月,庄慧鑫在进入律师事务所的第五个月,迎来了自己律师职业生涯的法庭首秀。律所接到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六名被告人与两人斗殴,致其中一人死亡。庄慧鑫受律所指派,作为第三被告人的辩护人出庭应诉。

  开庭前,庄慧鑫把需要询问的话及辩护词反复修改。庭审中,他获得机会询问被告人时,忽然想起之前师傅的告诫,“不要问你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于是见好就收。他发表辩护意见时,简单阐述了辩护词要点:一被害人对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有明显过错;二是被告人与被害人的肢体冲突并非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原因;三是被告人构成自首等。

  事后,庄慧鑫回忆,当时自己有点紧张,发言过程中,他没有看审判长和检察官。发言完毕时,他看了看被告人,对方神情黯然,似有悔意。开完庭一个月后,法院宣判。除第一被告人外,庄慧鑫为其辩护的被告人等被判刑一到两年不等,均适用了缓刑。

  当时,庄慧鑫感觉首战告捷似乎来得颇为容易。但他后来方得知,律所前辈在开庭前,已就如何投案构成自首、如何谈判达成和解、如何满足法院判处缓刑的条件等做了大量工作,自己只是搭了个便车而已,遂感慨“人生没有彩排”,也理解了前辈说的“做律师最重要的能力是沟通”。

  这是书中的一个小小片段。该书以洒脱流畅的文笔讲述了庄慧鑫亲历的各色故事,有讳莫如深的江湖人物,也有若隐若现的幕后操盘手、经济巨案的白领罪犯。从经济犯罪到暴力案件,从反腐到打黑,庄慧鑫通过律师的视角,把每个案件做了系统而详尽的转述,丝丝入扣,严谨有据。

  这本书浓缩了庄慧鑫10年律师生涯的点滴,记载了他经手的刑事案子从易到难、从小到大的过程,但“只有小学生,没有小案子”“大案子造就大律师,而大案子往往是要靠机缘的”,刑事辩护本身就具有一定专业性要求,更需要一定能力和经验才能胜任。

  庄慧鑫称,该书最精彩的内容是他自己辞去公职入行的“开篇”,从朋友圈点赞数看,这一章节最具人气。他说:“很多人在字里行间看到了真实的自我,或是我做了很多人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毕竟那时我已近而立之年,面对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毅然遵循内心的声音,选择了专业和理想。”

  庄慧鑫认为,与其他律师同行出版的操作性强、学术理论高深的书相比,该书有点“非主流”,算办案手记,更倾向于法律随笔,“不过或许可以让非法律专业的朋友毫不费力地阅读”。

  庄慧鑫表示,该书写故事、讲法律只是方式和铺垫,办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感想和思索,更值得玩味。他希望有志于从事刑事辩护的青年律师、20岁左右的青年、生活美满的中产精英都来翻一翻这本书,大家或可以熟悉律师执业,或可以体味以案为鉴,或会更珍惜当下的幸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