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冬凝
这是我平生读的第一部“自然笔记”——《胡麻的天空》。古稀之年的秀英奶奶化万物为萌物,融沧桑为柔软,描绘出一部平凡又富饶的心灵史。
秀英奶奶网名“好学婆婆”,1947年生于内蒙古河套平原。这位只念过一年半小学的老人,在儿子儿媳的影响下开始做自然笔记,老人家凭着坚韧、顽强、勇敢和一股超乎寻常的劲儿念书识字,也学会使用电脑,写下画下了这部乡村的生活回忆。在书中,她的老家,她的庄稼,她的阴山与黄河,她进城之后的生活,图文并茂地在她的笔尖流淌。
“我的老家”中,秀英奶奶描述了大集体时的生活片断以及“包产到户”后与分得的一头咬人小驴骡的生活情感交集。我的母亲与秀英奶奶同年,同在北方,乡间农活相差无几,我年少时,常常听母亲念叨往事,脑海中也残存着些许幼年时大集体生活以及家中分得的一头骡子的记忆片断。那些久违的乡间生活,老人家用毫无雕饰的画笔,一笔一墨一丝一缕描摹,她画大集体收割时的场景,画饲养员喂牲口,画牛牛车,画粮仓画库房,这些画儿配上文字,唤起我深深的共鸣。
“我的庄稼”里,秀英奶奶写麦子,写胡麻,写糖菜,写瓜,也写葵花。秀英奶奶是地道的农民,农民依地而生,依地而活,跟这些农作物的关系,就是她与这个世界的最紧密联系。这些被描画过的植物、地景,平常到或者可以用卑微做比,然而没有它们就没有生活。“麦子”里,秀英奶奶写乡间民俗:“外母娘看见个女婿亲,炒鸡蛋烙油饼,烧酒冷了滚一滚”。这样的顺口溜真实记录着农村的生活;“胡麻”中,她说人们把胡麻花编成山曲儿唱:“胡麻开花蓝格盈盈,改革开放越干越有劲”,这是乡人们情感的流露;“糜子”里,她写人们把糜墨子编成谜语:“远看是绿的,近看是吃的,拨开是白的,咬开是黑的”,糜墨子其实是一种植物真菌病,我小时候也吃过玉米墨子,那一点点的甜味儿,却是那个贫瘠时代人们的调味零食——秀英奶奶描摩的,饱含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智慧啊。
我的母亲现在还留在乡村,每回见面都会与我聊起从前的那些事,而从前的我从来没有真正去探究去理解一天一天老去的母亲内心世界。与母亲同龄的秀英奶奶,用没有任何修饰的文字,用略显呆板与单调的笔触,描摹出这些普通又平凡的农村妇女的生命之歌。她们静默的情感和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以及与她们相互依存的自然万物,在这本书中静静呈现。
平凡生命的静默之歌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冬凝
编辑:李子璇
2016-05-14 13: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