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简洁的历史 最客观的叙述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于壮 编辑:李子璇 2016-07-24 10:22:05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北日报讯 于壮

  如果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教授,需要把一个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如果想成为某一领域的大家或大师,则需要把很复杂的东西说得简单。

  威廉·麦克尼尔显然是世界史学领域的大家。严格而恰当意义上的人类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之久,演化出千姿百态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形态,相关的历史研究和学说亦不胜枚举。面对纷繁芜杂的人类历史,威廉·麦克尼尔在《世界史》一书中,从一个简单的视角出发,对于世界历史进行一以贯之的叙述。在世界史的诸多观点之中,《世界史》一书的观点堪称最为简洁:文明之间一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联系常常是社会变化的通衢。

  威廉·麦克尼尔认为:“在任何一个时代,世界各文化之间的平衡都会轻易地被打破,扰动可能来自一个或多个文化中心,那里的人们成功地创造了魅力非凡或强大有力的文明。进而,它们的邻居,抑或邻居的邻居,被诱惑或被迫使去改变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书中有一个极其恰当的比喻:人类社会受到的影响,犹如“石头被扔进了一口池塘,激起了阵阵涟漪。

  基于这样的指导原则,作者首先研究各个时代里对世界造成扰动的主要文明中心,然后考察文化创造的主要中心所产生的革新;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认识或体验之后,做出了怎样的反应或反抗。从人类文明肇始的苏美尔人,到二十世纪冷战格局的结束,作者用这样的构架观念,串起了整体的世界历史。威廉·麦克尼尔从自然环境、经济制度、政治体制等多方面逐一叙述了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向读者们呈现出最简洁又最精确的历史图卷。

  然后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并不是在今天才有紧密的联系,而是从人类历史之初,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人类社会的一切就以不可遏制的势头从中心向外扩散。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俯拾皆是:我国西周时期已经成熟的战车作战技术,并非我们的独创,也非我们首创,而是在农耕文明的平原地区共同存在的战争武器,其源头可能在伊朗或阿塞拜疆,经蛮族传入黄河流域;西班牙举世闻名的斗牛,可能来源于古希腊的公牛舞——一种宗教杂耍表演。各大文明之间虽然间隔万水千山,但确确实实建立了一种虽然遥远但真实的相互关系。

  对于出于某种目的而极力鼓吹民族史的人,或者强调世界文明之隔离的人来说,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史》毫无疑问给了他们一记重拳。通读全书后不难发现,文明的交流和传播的力量是极其惊人的,虽强弩之末,亦能穿鲁缟。书中提到,考古发掘出来的中国东山民族遗址,与欧亚草原西部的考古发现惊人地相似,可以想象,草原民族一路迁徙,最终到达太平洋沿岸,漫长的路途当中,存在着怎样的文明交融。《世界史》一书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公元前500年之前、公元前500年至公元1500年、公元1500年至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至今,在每一个大时代中,作者用翔实的史料证明,文明的穿透力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巨大力量。

  谈到威廉·麦克尼尔,就不得不提和其同时代的世界史巨擘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进入中国的时间较早,当年也刮起过一阵阅读旋风,似乎在中国读者中的认知度更高一些。两位学者都是世界级的史学大家,《世界史》和《全球通史》在史料的完备方面不相伯仲。但是,相对于《全球通史》中固执不放的“西方中心论”,威廉·麦克尼尔的“世界主义”显然更加客观。用纯然客观的视角平等地看待文明的兴起和衰落,是这本书的一大优势。

  实际上,《世界史》是威廉·麦克尼尔的皇皇巨著《西方的兴起》的教材版。没错,它创作的初衷,就是面向美国学生的一本历史教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是美国社会普遍感到需要了解非西方文化,却对将要面对的世界一无所知。作为一本历史教科书,为了让学生不依赖于别人的意见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摒弃那些厚此薄彼的学者观点,而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做一番概述,就尤为必要。所以,一种客观平等的全球视野的历史,是这本书的天然属性。

  互联网技术是最新一次的工业革命,世界文明被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文明中心的崛起,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时间就可以影响全世界。但是,这种联系和影响并不是今天才存在的,文明的交流只不过随着技术手段的革命加快了它的步伐,其规律仍然可以从历史中寻找。《世界史》在互联网时代,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