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除了炫技 超强记忆术还能做什么?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编辑:王嫣 2016-07-25 10:39:34
时刻新闻
—分享—

  《回忆空间》(德)阿莱达·阿斯曼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科

  在搜索引擎当道的现时代来说“记忆”这个话题,似乎有点落伍。但是,记忆,尤其是文化记忆,它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担当了重要的任务,传承、塑造和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轨迹。德国学者阿莱达·阿斯曼是“文化记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她的代表作《回忆空间》探讨文化记忆的形式与变迁。

  记忆曾经是一种很重要的“术”。追溯它的源头,有一个古希腊时期的传奇故事,宴会大厅的屋顶突然坍塌,诗人西蒙尼戴斯凑巧提前离开,他在事后居然能够一一回想起列席的诸位和他们所坐的位置。从那时起,记忆术被发展成为一个可以习得、用途颇广的技巧。从西塞罗到文艺复兴,从莎士比亚到华兹华斯,阿斯曼以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开始,引出相应的理论、概念或方法。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论述记忆之功能、媒介和存储器。我们惊讶于亚里士多德的渊博、达芬奇的天才,难道他们真的拥有“最强大脑”吗?这些才识卓越的人通过强化训练,可以在脑子里根据一个熟悉的建筑想象构造出一个记忆的场所,按照一定规则和顺序盛放他们的记忆。这种超强记忆术现在除了舞台上的专业炫技表演已经很少了。技术革新将人类从一些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却又印证了人类机能的退化。我们很少再去积极建构自己的记忆,如今的文化产品往往具有让人迅速遗忘的脆弱性。

  阿斯曼说:“回忆与遗忘是不可分割的,这是本书贯穿始终的论点,遗忘是回忆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与其相融合。”阿斯曼讲述记忆媒介并非仅停留于技术层面,还把身体、地点也列入其中。尼采说:“痛苦是记忆术最为强有力的辅助工具。”伤疤和伤痕代表的身体记忆比头脑的记忆更可靠。这其实意味着,强烈情感是一种记忆的增强剂。在今天物质生产不断增长、更新弃旧越来越快的社会之中,何者留存、何者丢弃,似乎变得难以选择却又那么随心所欲,因为现在我们的记忆里已经很少投射情感的需求。

  阿斯曼在结尾处以废弃物的形态表达“回忆与遗忘”的矛盾统一。在遗忘的荒原上,当代艺术家制作了许多记忆模拟作品。如果未来某一天,我们收到很多年前寄给自己的信,是不是还能找回存储在时间胶囊里的记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