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 许荣哲 中信出版社
乐倚萍
在台湾,许荣哲被誉为70后最会说故事的人,广受追捧。3分钟讲好一个故事?如果你翻开许荣哲的《小说课:折磨读者的秘密》,说明你至少相信:写小说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写作是可以学习的。
许荣哲的小说课不同于大学课堂上巨细靡遗的创作条框。作者本人深谙讲故事的魔力,借助优秀作品,让小说自己为自己的妙处代言。在许荣哲眼里,不存在什么难以言喻,如同旧时佳人之美各有千秋,好的小说绝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37个章节浓缩了37部小说的精华,也是许荣哲为我们提炼的37条小说创作技巧。即便耳熟能详如卡夫卡的《变形记》,也可能包含我们视若无睹的玄机。譬如,格里高尔醒来变成一只大甲虫,必定要作为先声夺人的第一句吗?可不可以像《倒着走的人生》一章,用插叙和倒叙?可不可以用《有问题的叙事者》的技巧,设一层谎言再揭晓谜底?卡夫卡的写法不容颠覆,不是因为他是卡夫卡,而是一条重要写作技巧:规则定得越早,反驳你的家伙就越少。
《小说课》的阅读体验轻松到让你感觉不出自己是来学习写作技法的,只是在快乐地听故事。这极像是许荣哲传达的一个信息:写作者和读者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平衡。要抓住读者,写作者可能要变着法子折磨读者,但绝不能过头,让读者丧失耐心;而要跟上作者,读者也不甘被牵着鼻子走,质疑和反驳、迥异的观感、末了被迷惑得心服口服又恍然大悟,才是畅快的阅读。
若干年前,读到王安忆在复旦大学的讲课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亦有相仿感触。名为写给小说家,实则是为天平两端的写作者和读者各自增添筹码。不过,王安忆虽围绕小说谈创作,同样是内行看门道,却多的是对优秀作者的致敬,少了几分行之有效的总结。要由此走上创作之路,除非是有极高的悟性,所得深浅全凭积累和体会。许荣哲更为直白,替我们分析得透彻,在这个追求效率、亟需简化、提速、可量化成果的时代,受众更广。
但是,如果只满足于《小说课》所总结的内容,至多成为一个有心的读者,能抓住作品的精华。若要成为小说家,恐怕还得多揣摩、多探索,毕竟,人迹罕至的路才是写作者和读者乐见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