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什么?对很多生活在异乡的人来说,故乡是一个曾经竭尽全力要离开最终发现根本无法离开,后来终其一生想回去却知道再也回不去的所在。故乡成为一个悖论。用熊培云的话来说,就是“故乡是双重枷锁,它既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也是一个走不出的地方。而这恰恰是我的痛苦所在”。
故乡,是熊培云书写的主题。他的代表作《一个村庄里的中国》以故乡为立足点,通过记录故乡的命运,反思百年来中国乡村的沉浮,被白岩松列为“可反复阅读的书”。在新书《追故乡的人》里延续了这种理性、温暖、悲悯的风格。这是一部关于追寻故乡的图文集,照片均为作者所摄,定格下生命中那些“沉重的时刻”。
在城市生活多年,割舍不下的依然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他曾为故乡一棵古树的消失痛彻心扉。他总是梦见故乡的青山碧水。诉诸文字,他知道,它们都反映了内心旷日持久的挣扎:离不开,回不去。
然而,作为一个在都市里生活多年,在国外留学多年的人,不跳出原有的“故乡”思维,永远无法解释当年他第一次走进巴黎大学和纽约中央公园时的怦然心动。与其日日纠结于回不去的故乡,不如和“故乡”做一个“了断”。了断不是割舍,不是背弃,而是在理解自己,理解世界上的旷达。正如他所说:“我爱这个地理与人情上的存在,但我希望自己不再因为日夜思念它而忘记丰富的世界。”
有了这一层的思考,于是,我们在其新作《追故乡的人》里看到,熊培云的文字更为节制、通透、理性。而故乡的概念也在行走和思考中豁然开朗——“以更宽阔的世界为故乡”。他坦然将故乡拓展为他所热爱的一切,甚至相信“我就是故乡,我走到哪里,故乡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