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算法统治世界?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木出 编辑:王嫣 2017-02-18 10:12:46
时刻新闻
—分享—

《未来简史》(以)尤瓦尔·赫拉利 著 林俊宏 译 中信出版社

  木出

  《未来简史》算得上是2017年开年最受期待的一本书,作者畅想了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如何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任何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未来简史》预测人类在战胜了饥荒、瘟疫和战争之后,面对的新的三大议题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有可能让我们衰老的人体器官升级,让有一些人达到长生不死。

  这本书里讲到了很多看起来像科幻,其实已经变成现实的技术,例如瘫痪病人能够依靠意念移动仿生肢体或者操作机器计算机。甚至有更大胆的设想,人类抛弃有机部分,打造出完全无机的生命,神经网络由智能软件来取代,同时畅游虚拟和真实的世界。而未来的领导者可能是数据先生。

  所谓的未来,其实已经来临。在今天,自动化的算法在很多领域更胜于人类,例如医学检查、自动化驾驶、教学。比如说数字老师可以判断出你个人独特的优缺点,知道什么让你精神一振,什么会让你打瞌睡,找到最适合你的人格类型的方式来教你学习,而且永远不会失去耐心。最近的一项实验表明,计算机算法能够准确地诊断90%的肺癌病例,医生的正确率只有50%。

  甚至在服务行业,机器能够根据你的情绪作出最恰当的反应。芝加哥有一所公司已经制作了一种软件,能根据你的情绪、你的人格特质找到最适合接听你的电话的人。算法能够判断你需要的是一个具有同情心、耐心听你唠叨的客服还是毫不废话、立刻提出技术解决方案的客服。

  人们引以为傲的情感、情绪,这些模糊的东西,甚至也能够用计算机来计算。有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生物计量仪,可以在你做爱的时候收集你的心跳、排汗、性交时间、高潮持续时间和消耗的卡路里,传到计算机加以分析,用精确的数字来评估你的爱有多深、爱有几分。

  算法改变了未来的就业形势。如果人类被拥有高度智能而没有意识的算法夺走工作,人类还能做什么呢?有人说艺术是我们最终的殿堂,计算机无法创作出艺术。实际上已经有计算机软件程序能够模拟古典音乐作曲、模拟名作写诗、模拟名画作画。当然目前,机器人程序只能模仿已有的作品,还不能够创造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据预测,未来二十年,美国有一半的工作会被算法取代,但是有些工作是安全的,比如说考古学家的工作,因为这种工作需要极精密的模式识别能力。当然也会出现新的职业,比如虚拟世界的设计师,需要比当下的日常工作更强的创意和弹性。

  过去人类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分为两大阶段,先学习再工作,但是这种传统模式很快就会彻底的过时,不愿意被淘汰,只有一条路,就是终身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

  让我们庆幸的是,人类的心智还有一大片未知的领域,我们还不知道人有什么隐藏的才能,也不知道会创造出什么新的工作。

  《未来简史》认为未来每个人很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全球网络的一部分。当你作出判断的时候,不是根据你当下瞬间的心态,也不是一个叙事自我的幻想,而是集合了所有生化算法得出的结果。其实今天的人们已经体验到无法与网络断开。以前的人悄悄写日记,今天数百万的人习惯把自己的隐私和个性生命的点点滴滴放到网络上。那么可能有一天,每个人都是生化和电子算法的混合体,算法系统对你的了解超过你自己。

  未来会发展成这样吗?——人类分成两种,一种是绝大部分无用的普通人,另外一种是一小部分经过升级的超人类,甚至各种事情的决定权完全从人类手里转移到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手里。

  虽然这本书谈论的是对未来的预测,但实际上说的是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说,因为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很多人患上了一种“错失恐惧症”,总担心自己错过网上的什么。虽然现在人们的选择比任何时候都多,但是很难专注和全心全意,甚至失去了做梦的能力。

  《未来简史》提出一种新的思想,叫做数据主义,它颠覆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前我们认为只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再转化为知识和智能,但是数据主义者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大到超过了人的处理能力,人已经无法把数据转为信息,更不用说转化为知识获得智能,所以就倾向于信任大数据和计算机。其实很多人已经信奉数据主义,特别是年轻人愿意成为数据流的一部分,放弃隐私和自主性,每个人都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系统的微小芯片。每个人要做的就是记录、上传、分享,你不需要从中找到意义,大数据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并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

  作者提出,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可能会彻底变革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人类的身体和心智,但并不只有一种悲观的结局。这本书给读者的恐惧不在于被数据统治世界,而是恐惧被海量的数据所淹没。过去阻挡思想言论的做法是阻挡信息的交流,现在阻挡思想言论的做法用不相干的信息把人淹没,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知道自己该注意些什么了。

  《未来简史》说:“在古代,力量来自有权获得资料,而今天,力量来自应该知道忽略什么。”

  无论评论界认为这本书是盛世危言还是危言耸听、大而无当,但是至少,这本书在最后提出了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二、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三、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