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没有一种花草勾连着你的一段记忆,有没有一种草木镶嵌过你的一段光阴,曹萍波的首部植物随笔集《万物赠我浓情蜜意》透过与世间草木的相遇与诉说,以细腻柔软的笔触,娓娓道出人与花草之间的诗意与缘分,仿佛在耳畔轻声告诉你,这漫山遍野的草木间,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基本信息
书名:万物赠我浓情蜜意
作者:曹萍波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定价:39.00
ISBN:9787540478391
作者简介
曹萍波,湖南益阳人,电视台记者,90后作家,出版有采访集《时间的模样》,植物随笔集《万物赠我浓情蜜意》。
内容简介
喧嚣俗世中,我们埋头前行,一年年错过四季流转和风景交替。而植物从不因此追随着赶路,它们自顾自地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凋零,永久地活在自己的节奏里。《万物赠我浓情蜜意》将漫山遍野的草木花事、古往今来的植物情缘娓娓道来,裹挟着无限美好,带给你满满的安慰和感动。
相关链接
作者访谈:【红书人·访谈】曹萍波:面对不同的花木 就像看见不同的人
书摘:草木这一永恒答案
[NextPage]
在线试读
伏笔万千的归来
古时候,连风都是各有名字的,根据季候分,叫四时风;根据花信分,则为花信风。我觉得花信风里边最美的,是楝花风,有一种飒飒的旧风尘的味道。
而楝花,就是苦楝花,别名苦苓、金铃子。我的工作室所在的小楼边,有一大树苦楝,一到开花时节,站在阳台上伸手可摘,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真叫一个喜不自禁。嗳,暌违多年的草木,再相逢时,真是叫人肝胆熨帖啊。
在落叶乔木里,大多数植物逢秋冬落叶,这原本很是稀松平常。但唯独苦楝花,古人尤其不喜欢它凋零枯萎的景象,在上千年的汉文化里,作为一种不祥的象征,又兼果实味道辛苦,苦楝就被迫谐音“苦苓”,再谐音一番,可不就是“可怜”了么?
无数的稗官野史里,记载最多的,是苦楝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传说朱元璋说话极其灵应,起义初期,有一次为逃避元兵追杀,他只得四处躲窜。有一日,好不容易挨到一棵苦楝树下打盹,然而当时冬寒凛凛、枝果飘零,苦楝子不停地打在他的癞痢头上,痛得他直骂:“你这个坏心的东西,你会死过年。”传说从那以后,苦楝便受了朱元璋的诅咒,每当新岁交替之际,西风凋碧树,全株就呈现出枯死的样子,果真应验了坏心的诅咒。
但是我喜欢苦楝,反而觉得它的名字富有美感,而且苦楝差不多还是我小时候最常见的一种树。我记得每年春气初暖,其他的诸如柳树槐树杨树早已经由黄转绿,苦楝才禁不住春风细雨的催促,懵懵懂懂地露出头来。它的树高且直,花并不易摘得,而且性子又慢,往往是要等百花盛开后,才慢吞吞地开,一经开放就很惊艳,紫中间白的花,有一种怪怪的香味,花期还挺长。那时我就觉得,这种“反射弧”格外长的花,很特别。
而且我对它的果实也印象深刻,小小的椭圆形,又叫“川楝子”,果肉极苦,我当然吃过,是在某次咕咚一声被从树上落下来的川楝子砸中时,偷偷吃的,而且偷吃野果的经历,我在那时已经有了很多,什么“棠棣果子”“哑米饭”“楂光”“垒酒蒡蒡”等等,早都尝了个遍。所以孩提时看到长得像金色枣子的苦楝果,自然也想偷偷捡起来尝尝,等长大了,听说苦楝花叶均有剧毒,顿时吓出一身冷汗。然而成长大概都是这样,真要等到逃出生天以后,才发现岁月,原来时时刻刻都险象环生。
寻思着要落笔写苦楝花时,我正在看董桥先生的《董桥七十》,看他回忆自己的父亲:“父亲坐在书房里靠窗那堂软垫沙发上,两手捧着一盏新沏的铁观音,白烟袅袅,凄凄切切半蒙住他那张有风有霜的脸。沙发的蓝绒底子洒满翠绿竹叶,衬着窗外一丛幽篁,格外见出匠心。因是雨后黄昏,院子那边的荷塘传来几声蛙鸣,书房反而更显寂静了……”说起来,我不读董先生已有好多年,很久以前看他的文字时,还是豆蔻少女,只记得他字里行间十足的英伦范儿,但是说真的,太过甜太过腻。他在书里极尽勾勒的风花雪月之贵族生活,极力收集起了好花和好雨水,遥遥举杯之时,便临照了多少捉襟见肘的后来人。所以我总觉着,董桥的书,是适合少年人读的,少年人应该去看看,那高门大院里,一个人的命运可以那样圆满,那样明艳,从而对这个世界生出更多的希望;但长大了就不要读了,因为生活并没有他写的那样甜和腻。这本七十随笔,仍是他当年的味道,只是遇字如遇故友,哪怕多年不见,总算是心有余情,就像还记得旧时月色清亮如洗。
但意外的是,我居然又再一次沉迷于董先生的文字无法自拔。我觉得一个人,一生都活得这样精致,这样优雅,是需要非同一般的心志吧?就像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当年,她在我们班上算是最矮小的,但是整个人给人的感觉都是神清气爽的。大学四年,她一直在班上稳居前三,我几乎从没见过她抱怨抑郁焦躁的时刻,气质样貌永远都清清白白的,好像从来没有遭遇过命运任何的碾压。那几年,我跟她同处一个寝室,我唯一的一次听她抱怨,是她说起她后母又犯傻了,这几年越来越疯癫。那时我才知道,她从小就被亲生母亲抛弃,跟着残疾的父亲相依为命,后来父亲娶了来村里乞讨且神志不清的后母,还生了一个弟弟。在她的整个成长时期,甚至都不知道零食是什么,而她出生的那个偏远的小山村,数十年来她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青春期的匮乏与孤独难与人说,读书时靠奖学金养活的经历也持续多年,简直是人生几大苦一样也没落下。就像人家说的,出身与命运相互勾结,布下取人性命的连环套,但饶是如此,她都顽强地从中走过来了,而且几乎不跟人诉苦,偶尔一句也是云淡风轻,始终都不让自己身上散发出一点苦味儿。
真的,毕业几年以后,我总是能在无数的痛苦时刻想起她。我总觉得,像她这样的人,是值得被上天厚待的。
好像是半年前吧,在上一段感情结束的时候,我曾一度苦于找不着出口,于是无所事事,到了桂林阳朔,当时正逢漓江涨水,晚上到西街上散步,是雨后天开,蔷薇盛放,苦楝繁密,清香虽然更幽脉,但苦楝挨雨让人看着难受,葱绿的树叶里,紫霞分散,无数粒花,一颗颗小钉子一样洒落满地,看得人心疼不已。所以后来我见王安石写“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觉得这可真是男人的心态了,不像女人,浅薄花哨又蜻蜓点水,感时花溅泪是她们永永远远的姿势。
我当时坐在江边,看着那几树苦楝花,它们那种怪怪的脂粉香,温热、浓郁,而且花开得一丛一丛,远远看起来,就像一朵紫色的云。那样悲苦的树,竟然会开那样梦幻的花。我觉得它们,就像我的那个同学,她衣袂飘飘的样子,她永远不散发出苦味地历事历人,她拂下命运的恶意,像拂落花瓣那样轻盈而坦然。
只在那一刻,我就觉得,自己被治愈了。是的,永远都不要被过去了的感情困住,不要让自己散发出哪怕一丁点的苦味,因为苦味一定会驱散那些想要靠近你的人以及你所热爱的东西。
说真的,如果不是那一次在阳朔看到那么大株的苦楝,我都忘了它还可以长那么大。小时候在益阳,这种树我见得多,记忆里头,老城虽然处处凋敝破败,但其间却有繁花纠缠,于是到处可见苦楝,啊我可真是怀念,它们衬着老街坊,其腌臜,其纷乱,其到处都有的柔软明亮,使你哪怕从迢遥外乡来,靠近它也不会被劈伤,只消往那街头巷尾一坐就好了,如同坐在故土的门槛上,一切的老式经验,无不深深埋在市井小民的生活细微处。
因为从小跟苦楝缘法亲厚,还是在县城里生活的年纪,我就知道,苦楝花不仅美,它还能治痱子。夏天暑热时,我常被蒸得满身瘙痒难耐,然后就会看到外婆取出灶头早已焙干的苦楝花,捣碎成细末末,再加点绿豆粉研匀,每天敷四五次,不出几天就会好。那时我家住在鹅羊池边上,那里早年是益阳市的繁华之地,因为临近资水,又靠码头,所以船运发达。只是等到我出生的时候,市中心已经迁到了桃花仑,但鹅羊池边上那条老街,每到晴好的早上,吹拉弹唱引车卖浆者无数,挤挤攘攘的。逢风日好时,有人在水畔调箫,吹小河流淌,空气里便满满当当都是陈年的韵味。上了百年的老街青石板,砖头缝缝里都能汩汩冒出生活气。
那时,我家所在的巷子口,也长着两棵高过屋顶的苦楝。花开满梢之时,或疏影横枝,或绿荫密蔽,或紫雾缭绕,使我每站在树下仰望,就能看到紫色的云霞在云中飘浮。在那个最孤独的童年里,当然也不知道它叫苦楝,只是每至春深路过花下,但见嫩紫的小花藏在绿叶里,像一群刚破壳的小动物,又有怪怪的清香。我那时依稀还是头发格外黑、白面孔能掐出水来的少女,每路过花树下,心里就想,戴一朵苦楝花在深巷里兜兜转转,哼唱几句童谣,旖旖旎旎走向巷子深处的家,一定美极了。
然而一切仿佛都措手不及,就在早几年,我再回鹅羊池的时候,发现巷子口那两株苦楝竟然已经不见了,不知道是被移栽了还是被砍伐了,弄得我一度伤感得不行。要知道,它们早已无声地带给了我某种潜入内心,却包藏深密的生命诗意,是我命途上得到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让我的童年枝繁叶茂。
但一切也许都是注定了的,我的故事也注定要像所有的童年故事一样,外公外婆老了,我家也不再住鹅羊池,曾经,我12岁,这之后我转了学,读寄宿。对于苦楝花的记忆也渐渐模糊不清起来,而那两棵苦楝树的离去,就是童年时代的正式结束吧。之后,我上中学,上大学,总是离开故乡往更远的地方跑。或许再过几年,我还将结婚生子,还会与那些记忆相隔得更加遥远。
我渐渐开始确信,人生真的并不是直线而是弧线,于是不得不告诉自己,这辈子已没有办法,再与那两株苦楝花相逢,如今提笔记之,也未尝不是相遇方式的一种。
毕竟,世间其实少有决意的离开,多的是伏笔万千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