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茂
我是衡阳祁东人,和王夫之、船山先生是同乡,读书识字后每每接触到先生的大名,听人谈及先生的轶事、诗文,慢慢地,先生就一天天活跃在我的脑海里。成长、生活与工作在湖湘大地,在读书、写作、教书之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先生对湖湘文化的影响。我敬畏他,推崇他,感恩他。写一本真正的关于他的传记,就成了我一直想做但又不敢轻易做的事情。
我深知,欲为先生立传,要读的书很多,要储备的知识更多。我必须为先生立传,理由也是很充分的:先生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执着的信念,支撑他完成了别人无法完成的事情。这种坚定的信仰,对于今天、特别是当下的知识分子来说十分重要。
然则,如何书写先生执着的信仰,如何用生活化的笔触描绘先生由一个感时伤国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代哲学大师的不平凡历程,进而还原其人生轨迹,让这种书写融历史性、真实性、可读性、审美性和思辨性于一体,雕刻出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生动鲜活的王夫之,就成了摆在我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阅读先生,常常会想到屈子。和屈子一样,先生是孤独的圣贤,他生活的时代,是中国最坏的时代,特殊的历史造就了先生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如果大明王朝还在,历史很有可能不会出现这样一位大儒,而只是多了一个无关痛痒的官吏。大明王朝灭亡,一介书生的他成了亡国孤民,他也心甘情愿做明朝最后一位遗民。
先生出生于公元1619年,即万历47年;卒于1692年,即康熙31年。纵观其一生,他的生活轨迹并不复杂。东方最远抵达江西吉安,南方最远抵达广东肇庆,西方最远抵达湖南武冈,北方最远抵达武昌、南昌。用今天的话说是“二小时生活圈”。他的核心生活区域就在老家衡阳一带,包括南岳衡山,以及山上的续梦庵、湘西草堂等。73年之中,他的前半生在求学,为了报效大明,这是他追梦的时期;中间他仅到广西南明永历朝廷做了一个名义上的准八品小官。大明虽灭,南明却还苟延残喘,他在续梦。他的后半生则是隐居,梦断南国,但是,作为亡国孤民,他一生忠于大明,躲进深山,孤独地生活,留着满头长发,誓不入清为官,也不承认是清朝子民。73年间,他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写作上,除了各类论著,还有上千首诗词歌赋。
有限的地点,无限的时间,平凡的生活,不平凡的思想,这是我创作的另一个难题。更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候,先生只是一个平凡人,死后多年,才被世人慢慢发现他的价值。活着之时,他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甚至远离学社思潮中心,他的生命也不像众多名人那样千回百转、波澜壮阔。他的生活圈子和交际圈子都有限,他接触的人鲜有历史上的大名人,其个人经历之中也少有改变历史乾坤的壮举。他像一朵花,为了活着的生命,为了他的春天,他寂静地开放,这就更进一步增加了我的写作难度。
整个写作过程,既是一次朝圣之旅,也是一场历史对话。期间困难重重,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几欲放弃。所有这一切,都将成我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此文系该书后记,有删节,本书入选国家文化重大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