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水大义》篇目12:常宁可能改写湖南青铜器历史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王嫣 2017-03-04 11:13:16
时刻新闻
—分享—

常宁牺首兽面纹方尊,通高54 厘米,重15 公斤。图片摘自《湖南出土殷商西周青铜器》一书,湖南省博物馆编,岳麓书社2007 年10 月出版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是南方出土商代和周初青铜器最多的省份之一,出土青铜器的地点基本上集中在石门——桃源——新邵——邵阳一线以东、常宁以北的湘江流域,出土青铜器的县市达23个,全省出土的商代至西周青铜器总数已达300余件。比较重要的包括常宁出土的牺首兽面纹方尊。牺首兽面纹方尊通高54厘米,重15公斤。

  常宁方尊和四羊方尊“体形”属同类

  尊在古代是一种酒器。尊的特点是器形厚重,制作精良,造型奇异,纹饰精美,其中有些是国内青铜器中独一无二的珍品。按器形分,尊可分为圆形、方形和兽形三种。

  湖南出土的方形体尊为两件,一件为举世闻名的宁乡四羊方尊(被誉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另一件为常宁出土的牺首兽面纹方尊。常宁方尊的形制与殷墟妇好墓(位于河南安阳,1976年被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中出土的方尊相同,但常宁的冶铸技术和纹饰风格更趋于成熟。

  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专家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中原型、混合型和地方型。中原型的器形、纹饰、铭文等,与中原商周青铜器的风格完全一致,被认为是中原地区的产品。有专家将常宁出土的牺首兽面纹方尊归为中原型。

  对于湖南出土商代青铜器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从北方带来的,二说是本地铸造的。有专家推测,湖南湘江流域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的主体不是本地铸造的,湘江流域商代晚期应该不存在一个发达的青铜文明或铜器铸造中心。但也有专家推测,湖南出土的商后期青铜器似并非皆是从中原地区流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应是本地区铸造的。在湖南境内,很可能有一个较发达的青铜铸造中心。

  商代可能取常宁的铅用于铸青铜器

  岳阳新墙河流域和宁乡沩水河流域是湘江下游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多的地方。而至湘江中游,衡阳、常宁都出土了商代青铜器。常宁是现在已知湘江流域出土商代青铜器最南的一个点。更南,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出土不少,但不见商代甚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出土。商代的人到常宁,有可能是为了取得当地丰富的铅作为铸青铜器的原料。

  在商代,中原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不止及于湖南,还到了更远的地方。历年来,岭南也出土了一批商时期的文物,具有明显商文化的特征。中原商文化向岭南传播和商器、商人进入岭南,湖南是最重要的通道和中介。有学者认为,其主要传播线路不再是沿着石器时代的老路:由沅水进入西江,也不是后来(战国、秦汉)的由湘江进入北江,而是由湘江转道资江入西江。那么由此看来,湘江旁的常宁也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站点。

  “江洲城址”发现有冶炼铸造遗迹

  2014年底,在常宁水口山镇小洲村,发现了“江洲城址”历史遗迹,遗迹中地下文化堆积丰富,从旧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再到唐宋及近古三代,均有人类生产活动痕迹。遗存的古城墙、护城河等遗迹规模宏大,城内面积18万平方米,基本确定是商周时期一座大城池,是当时湘南乃至华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遗存的商周窑址、冶炼遗址、铸造加工等遗迹,把水口山采矿和冶炼历史提早了2000余年,获取了湖南商周青铜器之谜实物证据。目前关于湖南青铜器的研究,都是在“江洲城址”发现之前。随着“江洲城址”的发掘,将可能彻底改写湖南青铜器的历史。

  (部分资料摘自《湖南出土殷商西周青铜器》一书,湖南省博物馆编,岳麓书社2007年10月出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