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穆斯林家族,60年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纠结的爱情悲剧……1988年,《穆斯林的葬礼》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甫一问世,便收获如潮好评。30年来,《穆斯林的葬礼》不断重印,畅销不衰。
笔者近日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获悉,截至2017年9月,《穆斯林的葬礼》一书正版销量已突破400万册并保持年销售40万册,成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最具生命力的经典之一。
现代中国文坛的异卉奇花
《穆斯林的葬礼》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描写了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表现了主人公矢志不渝追求理想和事业的命运意识。“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两根故事线,一大家人的悲欢离合,交织重叠,从作者霍达笔下娓娓流出。
“17岁正上高三的我,在课业压力紧张情况下,接触到这本书,真的是沉浸其中。熬了一晚上看书,第二天眼睛都布满血丝,课间休息时还是忍不住偷偷翻看。”32岁的李静回忆起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礼》时,仍记忆犹新,“那时是‘偷看’,因为要备战高考。最后还是被语文老师发现了。他把我喊进办公室时,我手心直冒汗,生怕书被没收,没想到老师温和地说,这本书不错,不用偷看。学得烦躁了,就拿出来看看,调解下心情。”李静笑着说道,最终这本没被没收的书却在大学期间被同学借去阅读后杳无音信,“同学听说我有这本书,就借去,结果别的同学看到也想读,传来传去就不知所踪了。”李静话语中流露出可惜之情,“工作后我又买了精装版《穆斯林的葬礼》,但最让我怀念的还是第一本。我到北京工作后还曾沿着小说中提到的地点游玩了一遍,算是朝圣之旅吧!”
“我读《穆斯林的葬礼》,是因为书中人物的精神激励着我,譬如梁亦清老人坚持的工匠精神,韩子奇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等,真的是被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激励和感染。”现今在一家大型央企工作多年的刘立波回忆起大学时读到的这本书,如是定义:“这本书是我人生的激励之书、奋进之书。让我在人生低潮时寻求到了信仰和希望。”
30年来,《穆斯林的葬礼》在一代代读者中传递开来,对于每个人的阅读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可谓是常读常新,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冰心老人曾说:“《穆斯林的葬礼》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刘白羽先生说:“读这部书,有如读《巴黎圣母院》,奇谲诡变,奥妙无穷。”
经历时光的锻造与洗礼
30年前的1987年9月1日凌晨,当霍达抚摸着将近一尺厚的书稿,为其画上句号时,她深情地写道:“我把她郑重地交给鞭策我、信任我的编辑,请接住她,这是一个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30年后,霍达动情地说:“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就是两个字,感谢。感谢出版社的朋友们。更要特别感谢数百万未曾谋面的读者,正是你们给这部作品注入了活力,使它在30年后仍然青春焕发。”
对于这个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分娩”下来的“孩子”,作家霍达做出了这样的总结与期待:“我这本书是写一个穆斯林家庭60年的变迁,写他们曲折的爱情故事,写当时的社会背景、战争。其目的是唤醒我们的民族从苦难中崛起,从拼搏中新生。”“谨将此书奉献给亡故的人们,向他们表达我的怀念之情。谨将此书奉献给我的朋友和广大读者,这是我的心在和你们交流。我等待你们的批评。”
对于该书的畅销,霍达曾说:“当初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奢望得奖,没有奢望成为‘经典’,也没有奢望30年后还能畅销,当时只是想把爱和死写到极致,把这个‘活儿’做绝。一件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不在于作者的主观愿望,更重要的是岁月的淘洗,读者的检验。”而恰恰是在30年的岁月洪流中,《穆斯林的葬礼》经历了时光与人心的锻造与洗礼,广为流传至今。
1991年,《穆斯林的葬礼》与《平凡的世界》《少年天子》等书一道荣获中国文学的最高荣誉——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此后,各种荣誉与奖项纷至沓来。它曾荣获建国40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等多个文学奖项,先后被列入“北京市十大畅销书”“全国文教类优秀畅销书”“家庭书架百种常备书目”“大学生所喜爱的作家和作品”“中国青年最喜欢的二十本古今中外名著”“一生必读的六十部名著”“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八十七本书”“二十一世纪新四大名著”等多个推荐榜单。
难能可贵的信任与托付
《穆斯林的葬礼》自问世以来,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中国文学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中文简、繁体字版以及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文版的译本。
近年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更是始终将《穆斯林的葬礼》作为海外版权推广的重中之重,继请著名汉学家徐穆实译出样章之后,又拟将其全本翻译成英文,向多国出版同仁进行推介。
“镇社之宝”是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谈及此书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关系时做出的评价。曲仲说:“一方面,《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当代文学殿堂里最有生命力的经典之一,我们非常珍视。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同样可贵是作者霍达老师跟出版社30年来的友谊。30年光阴,历经四代编辑,作家与出版社之间这样毫无保留的信任与托付关系,是当代文坛的奇迹,也是当代出版史的奇迹。”
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看来,《穆斯林的葬礼》能够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成为销售最好、影响最大、生命力最强的代表之一并非偶然,“这说明普通读者作为善良、单纯的个体,还是希望从文学作品中读到至真、至善、至美的东西,希望文学可以带给我们诗意和温暖,鼓励我们不断上进。《穆斯林的葬礼》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凄美感人的故事。一部作品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一定要和我们心灵中那些真善美的东西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