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王村渡口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姜坤 编辑:王进文 2017-11-22 08:45:04
时刻新闻
—分享—

  我那次到湘西,最后一站便是王村。

  王村坐落在峡谷幽深的酉水河畔,因风光旖旎的山水、奇特古老的山寨和保存了千年的溪州铜柱等古文物而闻名遐迩。它是昔日连接古丈、保靖、永顺三县的交通要冲,这里的山货便由此分水陆两路向外输出。

  王村的码头是用整齐的青麻石砌筑而成,可称得上湘西最漂亮的码头。岸边的碧水之上停靠着五颜六色的游轮和小巧别致的渔舟、载运山货的帆船,河中往来游荡着运送人员和车辆的驳轮。岸边的峭壁之上便是由千姿百态的吊脚楼组成的河街,沿山而上,鳞次栉比,直到山腰与成片的寨屋相接。与河街平行而建的是白墙青瓦的宾馆,参差错落,形成新老建筑之间的强烈对照。由码头向右侧深入进去,便有河谷悬崖,上面挂着银帘玉瀑,飞泻直落颇为壮观。

  长途旅行的疲劳,加之风寒饥渴,我决定先到饭店去,品尝这里的野味也是我多年来所求所想的。

  有一家吊脚楼式的饭店,招牌上写着“土家野味”和“晓庆米豆腐”的字样,我便走了进去。店铺老板娘的女儿,闲坐在那里,浓妆艳抹,戴一副镀金的耳环,手中拿着一个歌本,在默唱着,我想这大概是常说的“芙蓉姐”了。老板娘见有客人来了,赶忙前来打招呼。我点了菜之后,店里的人才开始生柴火,下河担水,切菜配料。

  不久,菜上了桌,这是一家小饭店,仅仅一张餐桌,我独占这唯一的桌子,打算悠闲地品尝山村的野味佳肴。突然,店铺外传来一阵笑语,只见三个人踏着冬日的斜阳,带着山野的寒气走进店里。走在前面的是一位黑发高耸的姑娘,披着风雨衣,内穿一件紫罗兰羊毛衫。后面跟着一位穿蓝布衣的中年妇人,走在最后的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老头。这三位并没有坐,却先审视我桌上的菜盘,打量这屋子的摆设。

  “哎哟哟,贵客到了,茶都没端上一杯,太不客气了哟,不知你们的生意怎么做的哟。”只听见那青年女子泼泼辣辣地说,脆生生的嗓音,顿挫有致,像放了一段花溪语的地方音乐。

  坐在那里闲玩着的店主女儿一听,赶紧放下歌本忙活起来,拿出三个玻璃杯,用冷水洗了又洗,然后一杯一杯地泡着当地的香茶。我看到这浓浓的香茶真想喝一口,想来我太老实了一点,当初我也是这样的吆喝着要茶,兴许也会有的。

  我本想只管自己吃饭,无奈后来的三位客人总是看着我。这种当众做进餐表演,我实在受不了,便匆匆地吃完饭,背着画具和行李走了。

  我对这里的山寨和古镇有着一种特殊深厚的感情,即使是最简朴寒素的草屋残墙,对我都有一种强烈的诱惑力。然而当一个人孤独地接连几日在山寨畅游,见到的是曾经熟悉而现在却陌生了的乡亲时,便有一种距离感,人事变迁,岁月不居,毕竟离开这里已经十八年了。

  在奔波劳累中不免觉得些许寂寞。我躺在招待所的床上,四肢几乎散了架,实在太疲乏了。天空蒙上了厚厚的灰暗的云层,单调的天宇显得空灵而虚无。视觉的疲劳促使我下意识地移动着视线,去寻觅壁上的累累漏痕绘就的图画,竟然见不到昔日想象中的幻觉世界。这一排房屋都是空着的,似乎只住着我这样一个只知节俭而不会享受的旅客。在黄昏静谧的孤寂中,令人感到一种人生的重负。我决定到河边走走。

  河岸上的景象全不是白日里见的模样。五彩斑斓的游艇失去了阳光下的光辉,渔舟上出现了点点灯火,升起袅袅炊烟。远处山影迷茫,河中的碧水变成了黯黑。这时河街口已闪烁着灯光,在那里隐约可见忙碌着的女招待员的身影,时而传来顾客夜饮时的吆喝声。码头石阶的高处,可看到三三两两远方来客,正痴情地留恋着落日后的山寨美景。这古镇渡口之夜,我想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略到它羁绊人心的魔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