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指间的艺术与灵魂的坚守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志辉 编辑:王进文 2017-12-08 09:15:41
时刻新闻
—分享—

  曹志辉

  曾理所著长篇小说《荷鹤图》取材于1858年至1912年间发生的故事,作者以宏阔的笔墨,写主人公曾传玉从湘军转入湘绣行业,成为一代湘商的传奇人生。作者立足本土,反顾传统,将家国史与湘绣史、亲情与伦理、人与自然等文化元素纳入其中,彰显出较大的思想格局与人文情怀。小说从语言到构架,既有鲜明的个体意识,又能结合时代,紧贴生活,让读者展读之余,了解那一段风云际会的历史,认识到湘绣的渊源及绣艺传统,体会到湘魂楚韵针线间的独特魅力,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作者在曾传玉这个人物身上寄托了一种理想人格,通过细微独特、注重史实的叙述方法,与现实主义展示手法并列对映,多维度呈现出了一代湘绣人的精神宿命与生存困境,赞颂了自然人性的生机与活力。

  小说开篇比较有带入感,把读者从居住的真实世界一下子拉进了小说家想像出来的战争年代。“人在,剑就在。”湘军的骁勇与韧性跃然纸上。这种湖湘精神也伴随着曾传玉的一生。为筹备军粮,他不惜摆摊卖画。退役后,他以经营湘绣为业,虽遭受无数挫折,但执着守护良心,让人心存敬意。当肖云虎派人撕坏自己的湘绣,敏格格为宫廷预订下两千用品时,他恪守诚信;当赛诸葛囤积居奇,欲发国难财时,曾传玉怒斥他坏了曾家规矩;当天然绣庄因投资战略失误,高利贷者前来追债时,他义字当头,力挽狂澜。振兴湘绣,让湘绣走向世界,是曾传玉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为之吃了不少苦头。小说讴歌他为理想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叩问了人的价值与尊严等重大命题,具有较强现实反思力度。

  作者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湘绣的深情。小说以湘绣经典作品《荷鹤图》为引线,以情感与家国命运为核心,讲述了曾传玉为振兴湘绣,从青年到老年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吃得苦,霸得蛮”的湖湘精神,这种精神生生不息,延绵不断。他不惜笔墨地描写了湘绣的特点、针法、技巧、绣功,展现出一幅幅瑰丽的湘绣画卷;小说中提到的《三十六针谱》,囊括了民间刺绣的主要流行针法,神秘莫测,成为连接曾传玉与胡采莲情感的暗线。小说语言丰富,本土方语、俚语、歌谣,信手拈来。小说中还大量描绘了湖南独特的风土人情。读者在展读《荷鹤图》时,不仅能了解到湘绣的历史,还能扩大知识面,加深对湖湘生活的理解,尤其是对非遗项目湘绣的了解。

  作者深谙历史除了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外,也是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演变。小说借助绘画、诗词、刺绣营造出来的空灵神秘,赋予艰难的生活以诗意。作者对于俗世生活的细节处理机敏过人,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满嫂因误会胡采莲清高自傲,绣了《鸳鸯荷》而不把绣花独门绝技传授给大家,故意将扫帚放在烫绣品的窗叶顶上,使采莲无意中触碰掉落,使茶水溅坏了绣品。曾传玉急中生智,用清水蘸笔,将荷叶上的茶汁浸润成一层淡淡的云雾,用寥寥数笔,将两只鸳鸯画成浓墨的荷叶,并巧妙地赋诗一首。这样的细节描写温情而让人心生欢喜。因了作者的细心描绘,这部小说也有了湘绣的品质:质朴而优美,形神兼备,风格豪放中不失细腻,如一幅饱含情感的地域风情画,与湖湘大地血脉相连。

  小说刻画描写胡采莲这样的女性形象也是颇下功夫的。她清高孤洁,满腔的炽爱转变为无人知晓的痛。曾传玉与胡采莲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的这根情感线,贯穿始终,余韵依依。

  (《荷鹤图》 曾理 著 作家出版社出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