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容
1月8日至10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是他当选总统后对我国的首次访问。与此同时,他的亲笔自传《变革》中文版也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在1月11日开幕的2018北京图书订货会上重点亮相。
2016年11月,马克龙正式宣布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与法国总统竞选,并出版自传《变革》,该书在法国出版6个月内销量超过20万册,是马克龙赢得大选的决定之书;2017年5月,39岁的马克龙赢得法国大选,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目前该书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推出。此次中文版特收录了马克龙当选总统后的演讲。
谈变革 重塑法兰西,重拾活力和骄傲
马克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一个当时不到40岁的年轻人,成为一位投资银行家、经济部长、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要多成功就有多成功。
而在此之前,不仅中国人,就是法国人,都对这位年轻人知之甚少。所以,马克龙在决定参与总统选举时,专门推出了这本自传,讲述了他的见解、他的故事和他的决心。
从十多岁起,马克龙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依靠自身努力从一个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变革》用16个章节讲述了马克龙个人的传奇经历,阐释了他对法国、欧盟乃至全球热点问题的见解。在书中,马克龙饱含激情地强调要以重振法兰西荣光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呼吁法国政府和人民准备好迎接已经刻不容缓的大变革,从书中能清晰了解到马克龙对法国内政事务方面所持有的务实倾向和改革倾向。
书中,马克龙在环保、反恐、教育、外交、经济、欧盟等方面都深入地介绍了自己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入认识法国,了解马克龙的所思所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这样评价该书:“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提出了法国在欧洲和世界舞台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愿景。他致力于为法国人民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他唤起民众的希望,而不是他们的恐惧。”
谈中国 我们必须改变对中国的看法
《变革》也是探寻中法关系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马克龙如何看待中国?在书中,马克龙专门讲到了中国,他说:“中国领导人从未忘记,法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我们必须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如果我们能够放弃成见,调整做法,中国对我们来说不但不是威胁,反而是机会。”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非常明晰的印象:马克龙对中国非常友好。这本书写于他当选总统之前,一年之后,马克龙首次访华,在西安发表的演讲验证了这一点。
此外,更让读者津津乐道的是马克龙的法国式浪漫,以及他与夫人布丽吉特的感情经历。18岁时,当他说要娶比他大24岁的法语老师,没有人相信,包括他的老师布丽吉特。本书中,马克龙畅谈了自己的心曲:“情愫在我心中悄无声息地发芽,直至我发现自己爱上了她。我们最初只是觉得精神契合,在朝夕相处中渐渐培养出了一种微妙的亲密感。我们都坦然接受了这一情感,直至今天,依然炙热如初。”
这本书能激励更多年轻人心怀梦想,努力改变自己,服务国家,就像马克龙所说,相信只要足够坚定、足够虔诚,一切都有可能。
精彩摘录
●1977年12月,我出身于皮卡第大区的首府亚眠市的一个公立医院医生家庭。我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来自普通家庭,分别任职教师、铁路员工、社会工作者和路桥工程师。可以说,是知识改变了我们家族的命运,从医在上一辈人眼里更是一条康庄大道。因此,在祖父母的鼓励下,我的爸爸、妈妈、弟弟和妹妹都选择了行医。我是家里唯一没有从医的人,但这绝不是出于对医学的厌恶,正相反,我是热爱科学的。
我没有从医的真正原因,是我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决定争取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一场我能主宰的冒险。幸运的是,虽然我的父母主张子女勤奋,但他们仅仅把受教育看做是通往自由的途径,而并没有将他们的意愿强加在我身上,从而让我有机会忠于自己的内心。
我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并在每个阶段越发坚定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尽管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但起码我的目标明确。我尝过失败的滋味,有时甚至是非常惨痛的失败,但我从未轻言放弃,因为我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一个信念——生命中最为宝贵的莫过于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人生,追逐最初的梦想和施展自己的才华。
●我的祖母和我父母一样求知欲很强,是她教导我要认真学习。从我5岁起,每天放学后,她还要花好几个小时教我语法、历史、地理、阅读等。我曾经整日整日地大声朗读莫里哀、拉辛、乔治·杜哈曼(这个作家现在有点被人遗忘了,但我祖母很喜欢)、莫里亚克和季奥诺的作品。我记得小时候,每逢学校有考试,祖母都会在焦虑不安中等待我回家,哪怕是一场无足轻重的小测验。
这就是我的无价之宝——我有一个时刻挂念我、重视我的家庭。对他们来说,只要我过得好,别的都不重要。这种关心正如雷欧·费亥歌里唱的那样——“别太晚回家,更不要着凉”,每每听到这些,我都备受感动。
这些充满爱意的话语伴随我的整个孩提时代,其中蕴含着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情感——关爱、信任和责任感。
●因为戏剧,我在高中时结识了布丽吉特。情愫在我心中悄无声息地发芽,直至我发现自己爱上了她。我们最初只是觉得精神契合,在朝夕相处中渐渐培养出了一种微妙的亲密感。我们都坦然接受了这一情感,直至今天,依然炙热如初。我每周五都同她一起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创作一部戏剧。如此持续了几个月之后,剧本写完了,我们又决定一起把它搬上舞台。在此期间我们无话不谈,仿佛相识已久,而剧本创作变成了我们见面的借口。
几年后,我梦想中的生活变成了现实。我和布丽吉特走到了一起,任何负面的声音都无法拆散我们。
●为了和我在一起,她放弃了一切。当然,孩子始终是她的牵挂,她没有强迫他们认同,而是慢慢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关系虽然很难接受,却已成定局。
很久以后我才恍然大悟,正是布丽吉特那份决定拉近我和她家人关系的心意,造就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的孩子渐渐理解并接受了我们的感情,我们建立起了一个专属于我们的家庭(至少我这么认为),一个显然不能以常规眼光来看待的家庭。但也正因为这种非比寻常的关系,我们之间的纽带更加坚不可摧。
摘选自《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