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文化有这些新提法和新亮点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作者:陈莹 少波 丽萍 编辑:王嫣 2018-03-06 09:22:26
时刻新闻
—分享—

  2018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开幕,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并7次提及“互联网+”,提出在文化领域推进“互联网+”,深入推进文化改革。

  在报告最后部分,总理指出“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精神食粮”。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好新型智库。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精神力量。

  相比去年工作报告,又有哪些新提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深化中外人文交流”

  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时,李克强总理提到,5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期流。“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000多户增加到1.6万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总理指出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经济结构加快优化升级。紧紧依靠改革破解经济发展和结构失衡难题,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深刻重塑。

  在政府工作报告第二部分,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中,总理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工作,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和进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注重以下几点:

  三大关键词

  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一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

  二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三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在报告第三部分“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这三个部分提及文化领域。

  三个重点方向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水平。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等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巨大发展潜力。

  在积极扩大消费和促进有效投资方面,顺应居民需求新变化扩大消费,着眼调结构增加投资,形成供给结构优化和总需求适度扩大的良性循环。支持社会力量增加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服务供给。

  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两会特派记者:陈莹 王少波 李丽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