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文|古风古韵浸透塘栖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韩小蕙 编辑:王进文 2018-06-27 09:43:44
时刻新闻
—分享—

  江南五月,染柳烟浓。写意的霏霏细雨,给了我一个迷迷蒙蒙的塘栖。

  杭州余杭的塘栖镇,办过二十届枇杷节,于我却是头一回。枇杷乃南方水果,我这个“北女”虽小时在书本上识得,却无缘亲身体味,近年北京虽有卖了,但经过长途颠簸所释放出来的各种水土不服,早已把它们的美味打了大折扣。故此,前有东坡居士在岭南“日啖荔枝三百颗”,现在就有了北地来人“一见枇杷,两眼放光”,或更甚一个境界的“一见枇杷,两手就忙”的饕餮相!

  何况,塘栖人一直在鼓动我们说,世上水果千千万,唯有枇杷是吃多少也没有副作用的。就是说,枇杷又清火,又润肺,又调理肠胃,还化痰止咳,还可治喉肿、牙疼、咽炎……总之是吃多少都不伤身体。而且他们还一直坚持说,枇杷是不打农药的水果,因为它的生长周期在冬春季,还没等虫子来犯就已完成华丽的转身,绝对可以从枝头摘下直接送进嘴巴里。更兼塘栖镇的枇杷古今闻名,密实,汁旺,果甜,养在深闺亦不断有人前来提亲……这一番番动员,太有鼓动性了,我只有放下淑女的矜持,暴露出平生少有的饕餮本相……哈!然而到了下午,形势大变,我的注意力竟然被一块大悬匾完全转移了!

  起初,我是被匾上的四个大字吸引——“耕读人家”,极标准的正楷,每个字都一尺见方,规矩,工整,瓷实,有力,厚重,端肃,威武,壮丽……我甚至找不出更高级的词汇来描摹它们!只浑然觉得大匾形成一股强劲的飓风,把我裹挟近前,一遍遍读那四个字,迈不动步子,拉不开腿。甚至眼睛也离不开了,脑子也离不开了,只会全意识地咀嚼,并隐隐感觉到它们不是出自今人的笔下,因为内里含着一股子古风。确然,那四个字虽看着“普通”,一点也不霸气外露,但每一笔每一画都属铁画银钩,鲜明地埋藏着古人那一日日、一夜夜下过的苦功,这是我在今天的书法作品里从未感受过的。更未见过的,是那字里行间显示出来的写字者的心境——安然,肃然,超然、端然、敬然,一边写,一边在与天地自然、世道人心交流、契合、心心相印……大匾的落款是“许乃普”,这是何方神圣呢?嘉庆二十五年榜眼。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三迁内阁学士,五度入直南书房,五充经筵讲官。官至兵部、工部、刑部、吏部尚书,多次充任殿试、朝考读卷官、阅卷大臣。其父许学范,乾隆年间进士,有七子,三子为进士,四子为举人,故许家有“七子登科”之美称。

  只能怪我自己才疏学浅,这位中清重臣不但学问了得,其书法也是赫赫有名的——再请教当今书法名家,回复说是许尚书笔下的“馆阁体”庶几代表了清代的最高水平。哦,怪不得那四个字拉住我不让走呢。可是,这么大名鼎鼎的许氏法书大匾,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啊?

  我环顾左右,再环顾前后左右。这里是由一座旧时的大谷仓改造成的谷仓宾馆,外形是吴冠中大师笔下很多见的白墙灰瓦马头墙,极有心地保留着典型的江南建筑诸元素;里面除了客房、餐厅之外,还专门留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做了一座谷仓博物馆,展示着一大批历朝历代使用过的旧农具、简陋机械什么的——这就有点意思了,此博物馆只具有占地的功能,绝不可能赚钱,老板为什么要做它呢?服务员告诉我说,这块“耕读人家”大木匾,“也是我们老板费心淘来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温暖,像那窗外的霏霏雨丝,温婉地浸润着画儿一样美丽的花草树木,把它们装点得吐珠挂翠,闪闪发亮。但我没打听那位老板的名字,因为我觉得没必要,只把他看作一个塘栖人就够了——被古风古韵浸透的塘栖,坐拥“江南十大名镇”之名,虽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枇杷之乡,但更贵在历史悠久,文人辈出,书香传世。“文化”在这里不但有着至高至尊的地位,而且是具体化作一座桥、一块匾、一座博物馆、一个个塘栖人的。

  广济桥就是这么保下来的。

  见到塘栖镇的珍宝广济桥。本以为这辈子只能在老照片里见到这种古桥了,毕竟前些年拆拆拆,古运河上就是有再多的桥,中华民族即使有再多的祖物,也经不起折腾。所以,我先是连连眨眼、眨眼,生怕它消失不见;复又跑上古桥坑坑洼洼的石阶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印证它的存在。这座名为“广济”的桥其实很普通,在岁月的五百多年里,只有一个功能,供过河人走啊走……然而它坚持活到了今天,成为京杭大运河上难得见的七孔桥。太漂亮了!桥身长长,桥面宽宽,七个毛茸茸的半圆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相契相约,天衣无缝地组成七个透明的大圆,便活脱脱变身为七个古典童话故事的大福门!何况,还有六十四根雕刻着莲花的四角望柱,还有十座与桥墩相连的石雕镇水兽,桥头还立有“广济桥之父”陈守清的铜雕像……整座广济桥气势如长虹,无论在天光云影的白天,还是在华灯迸射的夜晚,都美成一个富庶、繁盛、悠久、古雅、甜蜜的江南梦!在今天,所有人都在夸赞这座桥保存下来了。然而二十多年前,当它成为申杭航道上的“航运瓶颈”时,曾面临着拆与不拆的选择。到底是塘栖的古风古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广济桥是“塘栖的龙鼻”“塘栖的灵魂”“塘栖的乡愁”“塘栖的记忆”……一批有识之士站出来,以这些文化因素扛鼎,终于争取到在镇外水域另辟一条航道,虽花费八千多万元巨资,但到底保住了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桥!

  塘栖人,被“书香传世”浸润了上千年的塘栖人,真是了不起啊!请让我们记住那些历史功臣。碧波漾池,灯影桨声。感谢大写意的霏霏细雨,给了我一个如此清晰的塘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