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霍金逝世一周年,《十问:霍金沉思录》成最后礼物

来源:红网 作者:赵颖慧 编辑:曾婉阳 2019-03-14 12:36:33
时刻新闻
—分享—

一年前的今天,霍金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年后的今天,霍金最后一部遗作《十问:霍金沉思录》(Brief Answers to the Big Questions)的中文简体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通过领略他的思想,表达缅怀。

当霍金遇见普鲁斯特

把这本刚刚印制出厂的霍金遗著《十问》读了两个小时之后,我再一次看到了普鲁斯特的名字——我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听见霍金提起他了,尽管是一个匆匆路过的名字,却突然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感觉到了他们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普鲁斯特力图用文学来描述这个混沌世界的时间之流和意识之流,而霍金的手段则是科学。他们的共同之点在于,他们很早就放弃了用一个恒态的框架去解释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永远有着太多的疑惑,这些疑惑就是他们生生不息的动力。作为文学的使命是提出疑惑,作为科学则提出之后还要解答。

霍金的学养是如此深厚,作为一个奔跑在最前面的物理学家,他竟然理解了普鲁斯特,一个曾经奔跑在最前面的文学家。他有杰出的作家才华,能够随心所欲运用古老的《圣经》和最现代的《星际穿越》为我们讲科学故事,他还有一颗诗人的心。" 如果宇宙中不存在我所爱且爱我的人,那的确会是一个空虚的宇宙,没有他们,它的一切奇迹都对我就毫无意义。"

这多像一个诗人的情话:如果没有你,这世界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所有的渊博都来自于谦卑,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选择了问天,去表达遗憾和关切,而不是去做解释,做遗训之类的,读者们更能感受到这种谦卑,何况这种问天充满了深刻的悲悯。在此之前,霍金已经解释过了创世纪,解释过了太初混沌,解释了时空如何弯曲,如何通过虫洞,解释了生命的诞生是否是掷骰子的偶然 ……她的发现和一系列的著述,已经将他捧上了神坛,但他坚信,他将和他的前人一样,所有的解释都只会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人类描述宇宙的道路只会增添新的篇章,而永远不会有终结。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的理想和谦卑也和普鲁斯特一样浩大。那么,这里就有另外一种好奇心诞生了,霍金理解了普鲁斯特的精神空间,那么普鲁斯特是否接近过霍金的精神空间?

尽管他们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他们完全有可能对世界存有同样的困惑,而且对这些困惑做出过解释的努力。普鲁斯特有一个贡献是他完全突破了前人线性化时空的写作,也放弃了一个作家将自己置于全知视角的,甚至对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充满了困惑。

普鲁斯特的世界,充满了不规则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碎片,它们缓慢移动,旋转,和星球和太空尘埃一样浩瀚。

且看这一段文字,出自《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贡布雷之夜," 也许我们周围物件的静止状态是由我们的信念强加给它们的,是由我们面对物件的思想静止状态强加给它们的,不管怎么说,我如此醒来的时候,我的脑子乱糟糟的,竭力寻找我处在何时何处,但总是徒自惊扰,这时,物体,地域,岁月,一切的一切在黑暗中围绕着我旋转。"

这类描写绝非是一次偶然,而是在他的作品里大量地出现,甚至构成了他作品的精神核心。

" 任何东西,一旦你渴望拥有它,它就盛开,一旦拥有了,它就凋谢。"

第一句里有着狭义相对论的精髓,第二句则非常神似对于量子运动的描述。

这是一个作家先验的,无需去实证的感受,这些足以构成霍金吸取他写作养分的理由,他也许会一边阅读一边感慨于普鲁斯特的神妙:这家伙看到的世界竟然无穷无尽的,而不是一张照片里的法国乡村。而另外一位意识流大师福克纳则比普鲁斯特走得更远。

" 每一只表都和别的不一样。我可以听到我那只表在口袋里发出嘀嗒声,虽然谁也看不到它,虽然它已经不能再说明时间了,不过谁又能说明时间呢?因此我对自己说就按那一只钟的时间吧。园为父亲说过,钟表杀死时间。他说,只要那些小齿轮在卡嚓卡嚓地转,时间便是死的;只有钟表停下来时,时间才会活过来。"

看看吧,这几乎都快摸着广义相对论的门槛了,当然,福克纳又不是科幻作家,他是不可能按照理论去这样写这样一个念头的,这仅仅是一种模糊的经验,作家有义务将它提炼出来作为内容。而那些被写作所废弃的生活材料,同样也在制造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说的熵值。

而霍金呢?他是否也是从这些模糊经验和神思恍惚中寻找着灵感,然后力图去做阐释和证明?

我希望科学家和文学家有着一样的灵魂,也希望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霍金在《十问》里说:永远不要害怕提出一个主意或者一个假设,无论显得多么愚蠢。

从《时间简史》开始,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想象霍金的工作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他的意识活动是如何与世界发生着关联。他的身体行动停滞之时,是否大脑意识反而会开始更猛烈的奔涌。而在他去世以后,他的发问将如火炬悬置于星空,它所照亮的亿万灵魂,是否意味着他可以放下他的那个隐忧:我们的未来是一个技术日益增长的力量和使用它的智慧之间的竞争,让我们确保智慧胜利!

在牛津大学的第三年,霍金摔倒了,他后来知道他得了一种叫做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不治之症,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得足够长,来拿到学位。

1970 年,已经残疾的他有一次艰难地挪上了床铺,准备睡觉,突然想到当两个黑洞碰撞时,它们产生的视界面积将大于原始黑洞视界面积之和。

他说,那一瞬间就是他的黄金时代。

1985 年,他得了肺炎差点死去,医生建议关掉呼吸机,他的妻子拒绝了,他们去了另外一个地方做手术,手术的结果是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三年之后,《时间简史》在愚人节这天出版了。

作为渐冻人,他的身体历程是一点一点失去知觉的历程,直到 2018 年 3 月 14 日,这个历程彻底完结。

在这个既缓慢了又不可逆转的的过程中,他说他从未孤独。他对世界好奇的同时人们也在好奇着他,在可见的世界里,他获得的比我们多,2912 年他参加伦敦残奥会开幕式,万众欢呼," 我拥有了有史以来最多的观众。"

而在不可见的世界里,他拥有的比我们更多,那些不可见的是光,微波,粒子,射线,引力波 ……他会用辅助手段感知它们,在心里面千万遍地模拟它们,这些是宇宙掀起的阵阵涟漪,是遥远天体所发出的语言,他乘着它们穿越宇宙," 过着一种非凡的生活。"

而我们呢?当四周的可见光越发耀眼,头顶的星空就变得越发昏暗。那些仍然想仰望星空的人,试图逃离人造光的干扰,不断把望远镜从城市搬到郊外,从郊外搬到乡村,从乡村搬到荒漠,然后把望远镜从荒漠发射到太空,到深空,越过遥远的柯伊伯带。

如果你只考虑四周可见的世界,你可以省略掉这些艰苦的努力,大多数人都不会被一架沉重的望远镜去让自己的生活更累。但不要忘记了,是另外一些人为你预测了天气去获得收成,是另外一些人能看穿你的身体确保你安然无恙。

我们把改变我们过去生活的通识,视为是稀松平常的,但科学家和文学家会始终认为这里面还会有一些不同凡响的地方,值得他们去探索和体会。而对于现在和未来,科学家的发现更令人震撼:总有一天违反通识的也将变成通识,进入我们的生活。

那些遥远天体所掀起的阵阵涟漪,绝对不会是没有来由的。

霍金说:" 所以记住仰望星空,而非注视脚下。尝试理解你所看到的,并非追寻宇宙存在的原因。保持好奇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事情你能做到并取得成功。重要的是不要放弃,释放你的想象力,塑造未来。"

谁不会期待未来的样子呢?

霍金的十问:

1,上帝存在吗?

2,一切如何开始?

3,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吗?

4,我们能预测未来吗?

5,黑洞中是什么?

6,时间旅行可能吗?

7,我们能在地球上存活吗?

8,我们应去太空殖民吗?

9,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我们?

10,我们如何塑造未来?

作者谢明

曾任《湖南日报》记者,《网球》杂志主编,现在供职于中南传媒产业研究院,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和书评写作,出版有作品十余种。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