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出版学”成为一级学科鼓与呼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张志强 编辑:魏玮 2020-06-01 10:22:0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图中的专业名称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

杨志成 绘

如果要说现在最尴尬的学科,“出版学”应该是其中之一。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没有哪个会否认读书的重要性,也没有哪个认为出版不重要。但作为研究出版的“出版学”,不但社会大众了解不多,而且一些专家学者也不认可它的重要性。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吴尚之提出要“独立设置‘出版学’一级学科 夯实出版人才培养基础”,说出了广大出版从业者、出版教育工作者的心声。

出版学学科的现状

1982年11月,时任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的王子野在为钱小柏、雷群明编著的《韬奋与出版》一书所作的《序》中,曾对出版学的诞生进行了呼唤:“社会上各种行业都有自己的专门学问,经济有经济学,教育有教育学,新闻有新闻学,书刊出版后也有专门的目录学、版本学、图书馆学等,唯独出版工作本身缺少专门研究。是出版工作没有东西可研究吗?不是的。出版的历史起码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反正比新闻早得多。要研究的东西不是很少,而是很多。就是因为不被重视,所以才留下缺门。这空白总不能永远留下去,出版学早晚总要在众多的学科中占一席应有的位置。”时光飞逝,快40年过去了,这一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鉴于出版工作的重要性,1983年,我国设置了图书发行学本科专业,1984年设置了编辑学本科专业。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上述两个专业合并成了“编辑出版学”专业。但这一专业只停留在本科层次。出版管理部门的领导、高校学者和行业专家不断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希望将出版学或编辑出版学纳入国家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经过近10年的努力,2009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就我国是否设置出版硕士这一专业学位进行论证。南京大学邀请了出版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有关出版机构负责人、出版教育界专家共15人组成了全国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论证专家组,由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担任组长,时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司长孙文科、时任中国出版集团总裁聂震宁、笔者担任副组长。经过一天时间的充分论证,大家一致同意在我国设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并就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名称、培养目标、招生对象、招生方式、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形成了规范性的文件,上报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批准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成为我国当时39种专业学位中的一员。

201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2010年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名单,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14所高校获得首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授予权。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6所学校获得第二批出版硕士授予权。2017年,辽宁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济南大学等9所学校获得第三批出版硕士授予权。上述29所高校,除北京大学因种种原因后来放弃了该学位点外,其余28所高校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为我国出版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从专业学位的角度解决了出版学专业的学科问题,但并没有彻底地解决出版学的学科地位问题。

作为应用型的学科,出版学既有实践性,也有理论性。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学科,既要有专业学位,也要有科学学位。但2011年公布实施、2018年更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采取附录的方式,收录了“0553出版”,但在该目录的正文中,却没有“出版”或“出版学”,导致出版学不能以独立的学科面目出现,处于边缘化、无所适从的状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每10年修订一次《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规定,2020年,我国将启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修订工作。2011年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采取了淡化二级学科、以一级学科宽口径培养人才的思路,因此,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将“出版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国家《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彻底解决目前出版教育中的问题,进而推动出版业的发展。

设置一级学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出版专业是一个应用型的专业,有专业学位就够了,不需要科学学位。这一理由忽略了出版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从重要性角度看,众所周知,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得以传承,出版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人类文明史与出版史紧密相连,密切相关。出版的本质是知识的存储和传播。出版的这种功能直接助推了知识的创新、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因此出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出版活动进行研究的出版学学科同样如此。

从出版学本身的学科意义来看,出版学至少具有以下三重理论意义:一是总结出版工作的规律,为出版业提供理论指导;二是通过对出版历史的总结来揭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为出版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三是预测出版业的未来发展,为出版业提供决策指导。要助推科技的发展、要从人类以往的出版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要深入研究出版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仅仅依靠强调出版实践的出版硕士来完成这一任务,难以胜任。只有设立出版学科学学位,才能来探究出版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出版与经济、社会、文化等的互动关系,为出版业发展提供理论源泉。

从必要性的角度看,现有的专业学位,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科学学位作为支撑,为专业学位的发展提供理论资源。由于出版硕士缺少与之相对应的出版学科学学位,导致现有的28家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设在新闻传播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的,也有设在文学院和其他学院的,横跨不同的一级学科。虽然不管在哪个院系办学,均需要按照出版硕士培养方案等开展出版硕士的日常工作。但设在哪个学院,就要受到该学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目前各学校招聘教师的岗位设置、考核管理等均按照学术型学位来设置,导致一些开设出版硕士的高校很难设置专门的出版专业岗位来招聘专职教师;已有的一些教师,因属于其他学科点,不能全心全意从事出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影响了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由于缺少独立的一级学科,全国能培养出版学博士点的高校也很稀少,导致各出版硕士培养单位均缺少专业师资。

由于学科目录中没有“出版学”学术型专业,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利用自己一级学科的优势,设立了“出版学”“出版发行学”“编辑出版学”等学术型硕士点,专业名称极不统一,降低了出版专业的社会影响。还有20多所高校,在“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下开设了“编辑出版学”“农业文献编辑与数字出版”“出版文化与新媒体实务”等专业方向,同样不利于学科的发展。由于在学科目录中没有出版学学术型学位,导致这些学生在就业求职时也遇到麻烦,无法填报相应的岗位。而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又是“附”在学术学位后,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就忽视出版硕士这一学位的存在,不将它列入招聘范围之内。总而言之,没有出版学的科学学位做支撑,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受限,前景堪忧。

出版学作为一级学科具有可行性

目前,出版学成为一级学科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从学科建制的国际惯例来看,出版学满足了所有条件,包括:具有相对独立的、特殊的研究对象和学术范式;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群体和学术梯队;积累相对数量的学术成果;形成被学术共同体认可的研究机构、学会、学报、会议制度、奖励制度以及出版规范等;形成相对独立的系统的研究方法;相对稳定而频繁的学术互动;走向大学讲坛。

4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较长时间的出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为出版学成为一级学科打下了教育基础。1950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时,就提出“筹划建立出版专科学校,以培养、提高出版干部”的建议。1955年11月,文化部出版事业局在《出版事业十五年远景计划(1953-1967)》中,提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时,要“会同高等教育部在适当的高等学校增设编辑系、美术装帧系、图书贸易系”。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书籍装帧设计本科专业。1958年,文化部在北京成立文化学院,设立编辑出版系和图书发行系,但该学院在1961年被停办。此后直到1983年9月,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图书发行管理学专业、招收了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后,我国的出版高等教育才再次得到发展。1984年9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建立了编辑学本科专业。1998年,编辑学专业和图书发行管理学专业合并为编辑出版学。2012年,国家又设立了数字出版本科专业。根据目前我们最新的统计,目前我国共有55所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19所高校开设了数字出版本科专业,28所高校开设了出版硕士专业,27所高校开设了与出版相关的硕士研究生方向或专业,10所高校依托一级学科博士点开设了出版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点。现有的出版教育,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大量出版研究论著和行业组织等为出版学成为一级学科提供了支持。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与大学出版专业的教师一道,积极从事出版科学的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的出版学方面的研究著作。这些著作,涉及出版理论、编辑学、发行学、出版管理、出版史等多个学科领域,为出版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改革开放至今,已出版的出版科研论著(含教材)达千余部、论文万篇以上。

除1985年成立的国家级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外,高校不断设立的出版学研究机构,也推动了出版学研究的深入和出版教育质量的提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等,推动了出版学研究的深入和出版教育的发展。这些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出版科研活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的各项课题,与国内外的同行定期交流,极大地推动了出版研究的发展,也为出版高等教育注入了活力。中国出版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等全国性社团,凝聚了出版学学科力量,指导了出版研究和出版实践的进行。

《中国出版》《出版发行研究》《现代出版》等出版类刊物,都已有了二三十年的办刊历史,刊登了大量的出版研究论文,为出版学的繁荣呐喊助威,为出版学学科建设作出了大的贡献。

社会对出版学人才有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为出版学成为一级学科提供了动力。目前,除已设立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外,出版学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同样具有稳定和一定规模的需求。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共有586家出版社,385家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16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全年新版图书247108种,出版期刊10139种。全国出版物印刷企业共8923家、出版物发行网点171547处,全国各地各类大大小小的非公有出版策划工作室2万余家。这些机构,均需要大量掌握出版理论、熟悉出版业务、懂得出版法规、数字出版的人才。可以说,社会对出版人才有很大的需求。出版学列为一级学科后,有助于为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有助于中国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等一系列推进全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文件,为出版学成为一级学科提供了政策依据。

出版学与新闻传播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等一级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出版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重要基础。尤其是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学科目录中,出版学是与新闻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等相并列的一级学科。

目前,国外有13个国家的76所大学开设了出版专业本科教育课程,19个国家的111所大学开设了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开设了34个出版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从国外出版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出版教育与国家的出版实力密切相关。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出版教育也比较发达,两者互相促进,促进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因此,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将出版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国家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不但可以推动新时代出版教育和出版业的高质量发展,更能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出版强国作贡献,进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基于此,我再次为出版学作为一级学科列入国家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鼓与呼。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作者的《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由来、现状与发展》(《出版科学》2019年第1期)和《时代之需:出版学设为一级学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中国出版》2020年第4期)】

(作者系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张志强

编辑:魏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