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中海三千年》引进出版 一场地中海三千年文明的“文化苦旅”

来源:红网 作者:蔡娟 编辑:金小涵1 2021-11-16 21:13:35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_副本.png

《地中海三千年》,[美]罗伯特·D.卡普兰,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红网时刻11月16日讯(记者 蔡娟)读懂地中海,便是读懂了西方文明。翻开《地中海三千年》,走进一片从未停歇的转折、激荡与融合之海,共同开启一趟西方人文历史之旅。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引进出版,将带领读者在行走中发现活着的历史。

卡普兰是“100位全球顶级思考者”之一,世界首席地缘政治分析师,资深国际事务记者,出版的著作有《巴尔干两千年》《阿拉伯人》《地球末日》《荒野帝国》《季风帝国》等。新作《地中海三千年》是一趟4国30城的地中海“文化苦旅”,卡普兰耗费三十年时间游历地中海地区,以记者的敏锐洞察力捕捉到了不同国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质与差异。

《地中海三千年》与其说是一本游记,倒不如说是一本承载地中海历史的文化散记。沿着作者的足迹,叙述了从突尼斯的北非迦太基故地到西西里岛再到亚平宁半岛古老的修道院,以及渡过亚得里亚海抵达的杜布罗夫尼克(拉古萨)和前南斯拉夫喀斯特崎岖海岸线附近地区的历史。作者并不是按照时间线而是根据路线和景观来展开的,这就使得本书更像一本历史散文。作者在记述旅行途中所想所感之时,融合了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文学等多个维度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包罗万象的地中海乃至西方文明的知识路线图。

【新书试读】

《 母狮女神》(节选)

巴黎堆满了镶着金边的镜子,店面规划精细,博物馆星罗棋布,部分街巷铺上鹅卵石。马赛则是一阵凛冽的风,刮走了繁文缛节和传统礼俗,余下的空间都塞满了行色匆匆的阿拉伯移民劳工。马赛的粗犷便是其迷人之处。19 世纪的莫泊桑写道,马赛“在艳阳下挥洒汗水,好似有恃无恐、不惜容颜的美少女”。

马赛让我明白,在地中海的历史中,权力第一,美丽次之。我在卢浮宫见到的艺术品都是富庶大国的产物,富庶大国往往先精于繁荣贸易和军事战备,而后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除了法国学者费尔南·布罗代尔称之为“罗马荡平霸权”阶段(公元前146 年罗马彻底扫荡迦太基之后的阶段)之外,从远古到中世纪,

地中海地区一直都是政治权力制衡的范本。贫瘠的沙土让这里的人们不得不出境南征北战,然而无论是迦太基人、希腊人、汪达尔人、拜占庭人、威尼斯人还是土耳其人,无人能掌控整片地中海。我眼前的这座城市便是那段动荡历史的复刻品:来自北非的阿拉伯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希腊人、科西嘉人以及其他地区的移民,纷纷涌入这个街道脏乱、社会秩序和商贸活动被破坏的地方,马赛成为地中海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在不合时宜的季节走进一座城市,如同见到在家裹着浴袍却浓妆艳抹的女人,既亲切又失落,或能让人从中有所感悟。英国的地中海研究权威帕特里克·雷·费莫尔写道:“不同于夏日短居,冬日小住给人以光荣的居民之感。”

由此,对人类而言,地中海并非一片完整的海域,而是系列小水域的组合——亚得里亚海、爱琴海、第勒尼安海等,每一片水域都有其自身迷人的魅力。往往海域越是狭小,其历史影响就越是远大,因为人类能够掌控小片海域,并在其间留下活动痕迹。

阅读如同一场外科手术:解剖四周环境及自身的旅行动机。

《白袍神父博物馆》(节选)

普鲁斯特写道,地名是人们对“地表特定地点”注入思考的具象表达。帕尔马让人想到“袖珍而带光泽”“泛紫色且柔和”;佛罗伦萨给人以“春之气息”与“乔托的天赋”之印象;在来自西西里的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看来,突尼斯令人想到白垩山丘上的一座白城。

景致越美,你就越想要享尽其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精神享受最终都会落脚于审美艺术。

游牧民族对舒适定居生活的追求内化成了城市繁盛的推动力,虽为强势王朝所攫取,但城市带来了稳定,城市的繁荣得以延续。然而有了皇室权威就必然有奢靡,腐败乘虚而入。团结一致的王朝从内部开始腐坏,个体忙于积聚财富与自身权威,朝廷政令的执行力大为减弱。由此,如同人有生老病死,朝代亦有兴衰更迭。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 264—前 241)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类似,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争端,但随着利益结盟而错综交织且愈演愈烈。

突尼斯之于古罗马,正如印度之于彼时的大不列颠王国,都是“皇冠上的宝石”。

罗马人带着传播文明的使命东征西伐,长久以来雄霸世界,但当他们因为成就而耽于声色,那些文明程度不甚发达的蛮族终于窥见其虚弱而诱人的一面,并伺机攫取。

来源:红网

作者:蔡娟

编辑:金小涵1

本文为阅读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ook.rednet.cn/content/2021/11/16/104019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阅读频道首页